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特殊时期的特别纪念

柳州晚报 2020-06-15 13:49 大字

□覃国钧

去年12月的一天凌晨,九旬老父亲突发急病,危在旦夕。我和妻子急呼“120”前来,将父亲送进医院抢救。在医院CT室,我穿着沉重的防护服,配合医生翻来覆去地为老人做检查,汗水湿透了全身。

得益于当代高超的医学技术,父亲终于逃过了病魔的一劫。然而祸不单行,我却意外地住进了医院,亲身体验到与疾病抗争的痛苦,感受白衣天使默默无闻的奉献以及亲人们的忐忑心情。不久,一个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举国上下同频共振,与疫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处于出院休养阶段的自己,深知虽然没能与驰援武汉的年轻人相比,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同样是无比神圣。按要求疫情期间人们不得四处走动,我的家中上有老态龙钟的九旬父母和岳父母,下有牙牙学语的孙子孙女,服侍和照顾好家人,保持生活和情绪稳定,便是对全国战“疫”大局的有力支持。在一个个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们全家总动员,想方设法,变换“手法”,从吃喝拉撒到起居玩睡,既通盘考虑,又见“招”拆“招”,确保疫情期间沉得下来,不出问题。孙子孙女少不更事,做游戏、编儿歌,挖空心思,颇费脑筋;博父母、岳父母开心,又是另一码事。疫情期间,我们全家先后举办了家庭征联比赛、“三月三”山歌会等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全家人尤其是老人兴奋点,又活跃了家庭文化氛围,进而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

近年来,我养成了学习书法以及用诗文记录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习惯。这一习惯在战“疫”的特殊时期里得到了较好的发挥。诗词和诗歌《激情复燃》《泰山压不弯腰》《否极泰来》等,起到了坚定信念的效果;《凡者不凡》《这就是爱》《白衣天使脸上的伤痕》等,则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歌颂战“疫”英雄。散文《正月里来》《顶上功夫真了得》《我们家的“三月三”》,定格了非常时期家中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画面。我还将创作的歌词发给外地亲朋好友,请他们为之谱曲便于传唱,并及时地将所写诗文、书法送给父母和岳父母品评指导,还分别发上家庭微信群和朋友圈,让大家分享,有的还发到文联或报刊,已有多篇获得发表。

有位作家说:“我之所以不断写作,其价值就在于,希望在一茬茬的生命过程中,我们能够长点记性,能够在浴火重生之后不再重蹈覆辙。”在与新冠病毒作斗争的特殊日子里,这位作家的观点与我的想法是如此的接近,并且我已经付诸行动。最近,我将自己有关战“疫”内容的诗文与书法作品集结成册,作为特殊时期的特别纪念。借助诗文抒发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心境,传递战胜病魔的信心与希望,不亦乐乎!

新闻推荐

种楠:来看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上海街头经济

摄影师种楠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了一组上海的日常景象,其中不乏街头经济的身影。当时摊贩的经营内容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