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小巷“纳凉会”

宜宾晚报 2020-06-15 10:36 大字

孩提年代,我们生活在闹市背街的陋巷里。小巷长不过五、六十米,清一色平房,有三十多户人家。天天过来过往,相互间熟络。巷子南北通透,都朝街心口。老人们说,此地可是盛夏乐享清凉的福地哦!每有自然“穿堂风”掠过,远胜过吹电扇或开空调。

每年夏至,气温升到难以忍受时,小巷自发地开启民间纳凉会。大爷和老叔挥舞起大扫把扫巷头巷尾,连门槛的缝隙和墙面上的灰尘都不放过。接着大婶和小嫂子牵来长水管,反复冲洗水泥地面和墙面,借以驱赶残留的热气。各家手头不宽裕,空调还是稀罕物,只有少数“好单位”装得起;怕孩子和老人受热,仅有几户人家限时开电扇,这时也挪到屋外与邻人共享。小嫂子们扯开高嗓门,叫稍大点的男孩子帮忙搬竹床和躺椅。邻居们都不忌讳露家底,竹床权且当“餐桌”。夏日的晚餐大都熬干粥,乐得“晒”自家拿手菜,此时堪称热闹非凡的“食博会”:老陈家的竹叶菜梗炒青椒油光水滑,色泽诱人;吴婶做的凉拌海带丝微辣,咬起来嘎嘣脆,逢发了月奖,她家竹床上甚至还会端上一大盘卤猪耳,或香脆猪肚。我们小男孩端着小碗,走东串西,尽挑好的吃;有时,趁打赤膊大叔们聊兴正浓,我们端起啤酒咕噜几口,再飞快夹起卤肚丝,敏捷地穿过“竹床阵”,逃离而去。

夕阳西下,天色近暗,微风习习,白天剩余的暑气在悄然隐退。吃罢晚餐,主妇们清理着竹床,用干净的湿毛巾反复擦拭,讲究一点的家庭甚至在竹床上铺上老席子。

“巷长”齐大爷宣布纳凉会正式开始前,那家都舍得,搬出自制的绿豆汤、大盘的五香凉皮,还有大西瓜、鸭梨、葡萄和整箱汽水。任君自选,多少随意。

首先由齐大爷开讲。他事先已与各户主碰过头,把当天身边的大事和趣事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地说个遍,逗得男女老少乐不可支,意犹未尽。接着,他又把街坊里近况作通告,那户子女急着找工作,谁家下水道不畅,老人住院要大家献点爱心,另请各户大妈老婶留个心,给一直愁嫁的老姑娘“胖妞”物色个好对象。总之,遇到难事或扎心事,大家是有钱的出钱,有智慧的献点子,以使小巷的“一家人”处得更和谐,生活得更顺心。

如时分尚早,齐大爷让有“艺术细胞”的代表上演拿手的节目,有二胡独奏,空旷清亮,余音绕梁;孩子们说的快板书感染力强;“魔术”暗藏玄机;还有邻家小女孩新疆舞的梦幻组合。吃着消夏品,大家边欣赏边评头论足。明月高悬,群星闪烁,“穿堂风”善解人意,带来阵阵凉意。倦意来袭,长长竹床阵里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

多少年过去了,每年的夏季,我总会想起那条旧巷以及聚在一起老街坊们其乐融融的纳凉会。时代变迁,物是人非,身居高楼关门闭户独享空调已隔离了邻里间的交流,童年时代邻里一起消夏的画面只能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的岁月深处。

新闻推荐

万州推进智能循环型工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企业恢复提振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天子湖公园绿色照明施耐德生产车间高峡平湖璀璨万州(冉孟军摄)今年以来,万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