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也“练摊” 街头欢笑满
[摘要]老年人助力“地摊经济”
眼下,“地摊经济”火遍大小城市,其中,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他们在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各展所长为人们带来了欢笑,自己也收获了乐趣。
78岁老人,乐卖文创拖鞋
“我今天是第一天过来摆摊,已经卖出一双了! ”6月11日晚上8点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升级版”的泉城路夜市摊位上,她乐呵呵地谈着当晚的第一单生意。
这位78岁的老人姓刘,是泉城路夜市最年长的摆摊者,她是一名退休的铁路职工,平时喜欢制作一些文创产品。老人的摊位上摆放着不少文创产品,她主要售卖自己手工制作的拖鞋。“(拖鞋)下面是在西市场买的,上面(鞋帮)是手工编的。”老人说,她纳一双拖鞋需要两个多小时,而来泉城路夜市摆摊是一种乐趣,周围的年轻人也很照顾她,她非常高兴。
夫妻摆摊,音乐在夜市流淌
近日傍晚6时30分,重庆两江新区康庄美地附近美食一条街外,夜市开始热闹。忽然,悠扬的笛声从街边传来,熟客都知道,卖金鱼的老段又开始了表演,十年来,只要不下雨,他的乐声会准时在夜市流淌。
老段名叫段成军,今年78岁。在他的摊位前,用几个小桶装着小金鱼、乌龟,摊位上则摆放着他的宝贝:笛子、巴乌、二胡、板胡、萨克斯、葫芦丝……老伴的摊位紧挨着他,专卖袜子,10元3双,两人互不干涉,各卖各的。
老段练摊很 “佛系”,从不吆喝,顾客问一句,他答一句,其他时间,就随机在摊位上拿起一件乐器,演奏得很投入,吸引很多人围观。
十年练摊,让老段成为这一带的红人。老段在夜市上吹拉弹唱,也吸引了当地一些社区团体来与他 “切蹉”,有时他的摊位就成了大家聚会的地方,几个人围坐着来上一曲,吸引了不少观众。 “哪天我不摆了就加入他们团体,现阶段我还想继续。 ”老段说。
“赚钱不多,但心情很舒畅”
近日13时许,在许昌市区北大街与建安大道交叉口停着一辆红色三轮车,三轮车旁的地摊儿上摆着鞋垫儿、袜子、顶针、橡皮筋等小商品。 65岁的张国敏老人正乐呵呵地守着摊位。
张国敏白天外出摆摊儿,晚上在家纳鞋垫儿。她采用的是传统工艺,自己熬制糨糊,一层糨糊一层布,粘得很厚实,裁剪之后一针一线地缝。密密麻麻的针脚,凝聚着老人的勤劳和汗水。眼下,端午节快到了,靠做针线活儿维持生计的张国敏每年这个时候都会缝制一些香包在摊位上出售,能挣五六百元钱。这些日子,张国敏除了纳鞋垫儿外,就是忙着做香包。做好的香包先放在家里,等端午节前再挂出来卖。 “不能挂得太早,否则香气就散了。”
“摆摊儿赚的钱虽然不多,但能贴补家用。我每天忙忙碌碌的,也有个精神寄托。外出摆摊儿时总有年龄相仿的老太太找我聊天儿,让我感觉心情很舒畅。”张国敏说。
专家认为,老人摆地摊是退休后再就业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目前,国内退休老人的再就业意愿在不断增强,老年人岗位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加大。某知名老年人才网显示,当前已经有数万名注册求职的老年人,求职者年龄层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其中占比最大的是60岁到70岁,占到60%。随着老年人口基数的持续增加,将促动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爆发。 综合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高晓飞通讯员沈明书李伟秦雪莹齐薇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复工复产以来,市南各个行业纷纷按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