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 记西安交大二附院党委书记巩守平

西安晚报 2020-06-15 04:49 大字

巩守平西安交大二附院援助武汉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6月10日一早,记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巩守平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医者仁心”四个大字,笔走龙蛇、苍劲有力,似乎在诉说他30多年来的从医之路。

治病犹如井中捞人

医生的信念就是希望

“我出生于西安市鄠邑区的一个中医世家,祖父、伯父都是中医,这给我心里种下从医的种子。后来,家道中落,祖母多病,请医上门诊病常受冷遇,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决心,发誓要做一个要对所有病人都一视同仁的医者。”巩守平告诉记者,1987年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所有志愿都是清一色的医学专业,后来如愿以偿地被西安医科大学录取,正式走上了从医之路。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他留在西安交大二附院工作至今。

成为一名医生后,巩守平未敢片刻忘却初心。在医院急诊科工作期间,他碰到了一位来自农村的病人,得了严重的肠梗阻,但因为无力负担医药费,用了几天西药治疗后准备放弃。工作不久经济也不宽裕的巩守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百般无奈只得向伯父请教,伯父交给他一个当时几元钱1服的家传中医药方,只吃了3服药这个病人就神奇地康复了。这件事情给巩守平很大的触动,让他明白了当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将病人的安危真正地放在心上。

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巩守平不知把多少被判“死刑”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刚工作不久,他主管了一名脊髓空洞症(延髓颈髓)患者,只有头、手、眼、嘴能动,四肢瘫痪、失语,不能正常进餐。由于当时的条件和设备非常有限,手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确定部位,但患者只能用手指和眼睛进行交流。对此,巩守平编制了一套手眼交流方法,手术前进行了一周的专门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手术很成功,患者最后也完全康复,至今还与巩守平保持着亲人般的联系。这个病例让巩守平深刻理解了前辈曾说过的一句话——医生治病救人,犹如井中捞人,多用一份劲人可能就救上来了,略微一松劲人可能就掉下去了。

带队驰援武汉

他说,我们义无反顾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武汉告急!湖北告急!国家卫健委急调委属委管医院组建救援队驰援。作为医院的党委书记,参加过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救援的专家,巩守平没有丝毫迟疑,第一时间决定带队驰援武汉。

2月8日,在轻描淡写地跟妻子和女儿说明情况后,巩守平作为队长,带领由30名医生和100名护士组成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医疗队出发了。在飞往武汉的飞机上,大家还没有从告别亲友的情绪中缓过来,气氛显得有些沉重和悲壮。为鼓舞士气,巩守平语重心长地说:“此时不出手,枉费从医心。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我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职责,也是一份无比高尚的荣耀。为国而战,我们义无反顾!”大家的情绪又顿时高涨起来。事后,巩守平坦言:“在当时一切不明、生死未知的情况下,其实每个人心理都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作为队长,我的压力更大,能否把大家安全地带回去我当时也没底。到武汉后,爱人发来短信告诉我把医保卡悄悄地装上了,万一有什么情况也便于应对。”说到这里,他的眼中也泛起了不易察觉的泪光。

8日晚上,医疗队到达武汉住所,巩守平连夜与其他负责人制定了诊治、值班、轮班、感控、后勤保障、外出等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分层分组迅速搭建起队伍架构,保证医疗队能规范、高效、安全地开展救治工作。2月9日晚上,经过短暂而严格的培训,医疗队就全面接管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C楼10层西病区,其中45人属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如果顾及治疗风险,

我们为何还来救援?”

初到武汉,危重症患者病亡率还是相对较高,气管插管成为改善通气的不二选择。但是气管插管需要开放气道,患者呛咳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给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病毒感染风险。有人很理性地评估着风险,高龄患者年纪已高,病情严重,即使进行插管治疗可能也很难挽回性命,建议放弃插管。与此同时,也有人却说:“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就等于直接放弃了患者生存的希望,事后我们可能会因此而悔恨和自责。党和国家派我们来,就是要把救治生命放在第一位,即使年龄再大、病情再危的患者,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绝不放弃,至于竭尽全力后仍然无法挽回患者生命,至少可以无愧于心。如果过于顾及治疗风险,我们为何还要来武汉救援?”此言一出,大家再无异议。

2月17日晚,医疗队接管病区不到10天,一位85岁高龄患者处于躁动谵妄状态,完全不能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吸氧,生命危在旦夕,巩守平和队员们毫不犹豫地决定给予气管插管治疗。随后,由医疗队领导组成的治疗团队立即进到病房,吕建瑞主任全程“C”位操作气管插管,巩守平全面评估并辅助气管插管,王岗副主任调节呼吸机参数,几名护士在旁协助。插管时他们给护士们说:“你们离远一点,我来!当心有气溶胶。”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大家克服时间紧张、条件不佳、患者配合差、病情危重等多重困难,最终顺利完成医疗队首例气管插管治疗,让患者病情转危为安。

2月26日,病区收治了一位73岁的特殊新冠患者,老人双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大量),脑疝形成,命悬一线。巩守平阅片后当即决定:“立即准备手术,我主刀!”仅用了45分钟,团队为患者在全麻下顺利实施了医疗队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颅脑手术。45分钟的颅脑手术,要是放在平时对巩守平来说并非难事。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感染风险首当其冲,其次手术全程必须三级防护,视野、手感、灵敏度受到很大影响,风险和挑战对他是双重考验,好在他用行动再次诠释了医者的本色与党员干部的担当。这名患者苏醒后见到巩守平的第一句话,不是询问自己的手术情况,而是“你的身体还好吧?”这让巩守平语塞了许久,多日来所有的辛苦和劳累都被这一瞬间的温暖和关切融化了。

谈及这次武汉抗疫的经历,巩守平坦言终生难忘。他表示,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危急关头,西安交大人听党指挥,背上行囊就出发,他们无私奉献、众志成城,为抗疫斗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对以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为内涵的西迁精神的承继与弘扬,也是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生动诠释和表达。记者苏建华见习记者李宛嵘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

本报讯(记者张潇)近日,西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今年3月5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了首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