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油三代” 我在油田一线工作了十年
原创 熊本熊 三明治
文|熊本熊
编辑|二维酱
入职10年,家里三代人,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在一个体制内工作。油田子弟,曾经是个充满优越感的名词,现在也成了具有争议的热点。
在人生的三十多年里,我从未在大庆以外的城市工作与生活过(旅行不算),但我内心十分清楚,这个城市承载不了我内心的那点梦想。关于体制,关于热爱,关于成长,关于思考,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想把最近一直在脑中闪回的想法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惨不忍睹的文风,给自己的十年一个总结和交代。
在子女工最后盛行的时候,
我入职了
我们80、90这一代的大庆人,职业生涯不是写在自己的基因里,都是写在祖辈或者父辈的基因里。
1959年,大庆油田成立,因为赶上建国十周年大庆,所以叫大庆油田。油田虽然成立了,但这个地方本身就是个荒无人烟的大草甸子,那是正逢玉门油田没落,好多人就从玉门油田赶过来支援大庆,耳熟能详的工业偶像王进喜就是在那个时候从玉门油田来的,我的祖父和外祖父也都是在那几年来到这里的。从那时起到现在,将近60年,我们整个家族就扎根在了大庆这片土地上。
在我们这里,很多人的名字里带个庆字:大庆、小(晓)庆、庆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曾对这个城市也这份事业有很强的优越感和归属感。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帝都的网友听说我是大庆的,和我说“大庆人都很有钱”,我虽然不知道他这个想法从哪里来的,但这么些年,多多少少也听到过一些外地人给大庆贴上过这样的标签。即使莫名其妙,依然有迹可循,我们这里的油田公司,有自己的供电系统,他们不叫国家电网,叫供电公司;我们也有自己的供水系统,他们也不属于政府,叫供水公司。此外,油田还有自己的物业公司,建材公司,通信公司。
那些年,在石油人的眼里,只要你没有一份油田相关的工作,那四舍五入就约等于没有工作。无论你是在政府,还是自己开个小店,给人打工,还是在事业单位,统统算没工作。七八年前,姑姑家表弟因为找了个“没工作”的女孩做女朋友,被全家人反对,其实那女孩也是在商场给人家当会计的。
像我这种,祖父外祖父在油田,父母在油田的人,被称为“油三代”。油三代如果学习不好,没什么出息,就回油田工作吧,如果学习很好,很有出息,也有很多人迫于家里的压力,回到这个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真的会有父母以各种方法威胁自己的儿女回到大庆,哪怕他们在外面有其他选择,依然要被迫当一个油田工人。出去的人不是没有,但回头看,他们依然有很多同学,朋友陷入了这种轮回之中。
我高考的时候考了600分,这个成绩在我们这,虽然不是学校随便挑,也有一定相对的自由性了。但我爸否定掉了我所有的自由性和可能性,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很明确:学石油是最好的选择,你就从了吧。我选了一所当地的大学,学了一个与我们这所城市息息相关的石油类专业。被录取的那一天起,一辈子的命运就已经被写下了。
爸爸的执着也不是毫无道理,在他们眼里,甚至在那时候的我眼里,上大学不就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吗?据我们导员说,我们这个专业是从来不愁找工作的,你只要毕了业,就会有人求着你去签约,据说2002年之前,我们专业的毕业生是不去双选会的,是用人单位拿着合同去寝室楼找学生签约,如果学生出去吃饭了,还会等到很晚。当然我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双选会还是要去的,看到的还是一张冷脸,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问,就让你交简历。
不过我还是成了那年签约的第一批应届毕业生,因为是主干专业(石油相关类专业)。当很多高中初中同学还没有着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愉快玩耍了,但这些并不影响最终的结局,因为我们都一样,无论是高考600分的我,还是300多分初恋小男友,同专业的室友,还是学英语专业的闺蜜,我们都以同样的身份进入了这个企业,没有因为专业的不同而区分对待。更讽刺的是,如果我们专业的毕业生,家里是外地的,他们就会以“人才引进”的身份进入企业,家里是大庆的,不管你是个啥,统统就是子女工。
是的,由此,我就从一个油田子女,变成了一个油田子女工。
如果油三代还算一个中性词,那么子女工就实实在在听着让人难受了。子女工是指爸妈在油田工作,自己就比其他(哪怕专业条件更适合一些)人优先进入这个企业工作的人。前些年甚至有接班这个说法,就是你爸爸的工作和岗位,在他退休或者身体原因不适合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的时候,把岗位“传”给了你。
虽然这些事情现在都不复存在,但在十年前子女工最后盛行的时候,我入职了。
我的工作单位,
离家100多公里
大庆之所以是油田,原因肯定是地下有油,但地下的石油并不会因为它们是液体而乖乖地聚到一起,而是分散在广袤的土地上。
这就导致哪里有油,就要去哪里打油井,就要在哪里设厂,哪里工作。如果工作的厂子离市区比较近,那上下班交通会比较方便,如果厂子离市区比较远,那甚至要住在单位,单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负担员工通勤,就只能像上学一样,周末才能回家,平时就住在厂区里。而我的工作单位,既没有近到可以中午回家睡个午觉,也没有远到需要住在厂区那种四六不靠的地方。
上班第一天,我因为起的太早,在班车上睡了醒,醒了睡。公路两边是排水沟,再往外就是苞米地了,在排水沟和苞米地之间,都会被种上几排向日葵。8月的苞米已经长到2米高,风一吹,会有绿色的浪,再加上金黄的向日葵,甚是好看。偶尔飞驰的汽车也会停下来,等待缓缓过马路的羊群,牛群,还有马和大鹅,即使司机焦急的打喇叭,想让它们快一点过,羊也只是慢慢的回头看你一眼,然后继续走它的路,倒会耽误一些时间。
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风景,却是我的噩梦。
单位里家里有100多公里,具体是多少,我也没好好算过,据开车上过班的大哥说,来回的汽油要100块钱。每天,5点40起床,6点10分出门,以极快的脚力走上10分钟到班车发车的地点——车只会等我们到6点20,过了这个时间,今天就再也没法去上班了。车子开一个多小时,7点45左右,开到厂区。我们在厂区下车,人员重新整合,换车,再发到自己单位所在的矿区,这个时间大概是8点钟到9点钟;再从矿区发到我们工作所在的生产小队,又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
是的,你没看错。6点10分出发,到单位要9点半钟回程也是一样,2点50准时发车,原路返回,到家大概6点10分左右。所以一天从离家到回家的12个小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车上度过的。
记得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我一直坐在车上哭,从上班第一天起,我就不喜欢这个工作,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改变。
10年的工作内容
大概50个字就说完了吧
上班以后,第一个岗位在计量间,我也喜提计量间资料员的称号。
石油行业一般要从勘探开始,即用一些地质学知识去勘测判断哪里会有石油,但确定了石油的确切未知,开始打油井(钻井),打完油井,安上抽油机,就到了采油的阶段,从单口井采出的油,会和别的井采出的一起,汇集到计量间里,然后再把所有计量间的油汇集到转油站,再到联合站,汇集到最后再一起运往需要它们的地方(油气储运)。由于石油是液体,所以是通过管道运输的。
我的师傅王哥,是个工作二十多年的老师傅了。第一次一起去计量间的路上,他问我:“运输石油的时候为什么要加热水?”我一愣,随即说:“因为常温石油的流动性太差了,加热可以让流动性变好以便运输。”王哥对我的答案很满意,一番夸赞,我有些不好意思,私下里却做了一个“是人都懂”的表情。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计量间资料员的工作之一,就是保证掺热水的温度要适宜,既不能太低致管道堵塞,也不能太高而浪费能源。听起来有些难办,但操作起来只是弄一下阀门的事儿,就像洗澡的时候调节热水那么简单,只是回路长一些反馈时间久一些。
石油采上来,地层肯定会空掉,就像吃生日蛋糕一直在挖下面的胚子,上面的奶油也会造成塌方,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往地层里面注一些水,一方面可以驱赶地下的石油快到管里来,对地层也起到了支撑的作用。所以计量间资料员的第二个职责就是保证向地层注水的量,嗯,调起来基本就是个大号的水龙头,就是一次要调二十几个龙头。
也许听起来复杂了些,但一旦设置好了达到稳态,基本就可以维持在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状态,很少需要调节,一般只要巡视一下就可以了,有个半个小时怎么也看完。剩下的时间就把巡视的参数,写成报表报给别人。毕竟十点才开始工作,干完这些,基本也就到了午饭时间。
因为工作时间较短,所以是没有午休的,吃完饭休息一下,就要开始下午的工作了。下午的工作可以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就是打扫卫生,扫地拖地,给管线擦擦灰,给管线刷刷漆,刷刷墙,然后再把刷漆和刷墙崩到地上和地脚线上的漆点子清除。其实我十分不明白这种工作为什么不雇我妈去干,她干活又干净又利索,不像我。可当时以为一切都是暂时的,是实习,下基层干体力活,压根没想到这也是故事的结局。
后来单位采用无纸化办公,报表也不用写了,巡视的工作也专门分了人,我呢,也就剩下打扫卫生一个活了。
迷失在工作里,
痛苦却又离不开
单位的工作大概分成三大类:管理类,技术类和操作类。管理类顾名思义,就是管人,大多公司也有管理类岗位,就不多赘述;技术类就是脑力劳动,负责一些有专业门槛的设计和研发等工作;操作类就是在生产一线对各个设备的操作,维修,保养和护理。管理类和技术类属于“管理岗”,操作类属于“工人岗”。
作为一个石油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我的理想当然是做技术。但岗位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想去也得有位置才行,在没有机会之前,还要在操作岗位上继续磨练。虽然单位的流动性极低,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于是等待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上班的第二年,这样的机会到来了。
当时招人的有三个上级单位,由于我的专业过于硬核,符合每个单位的要求。我从中选择了一个,交表报名,并开始等待考试。
考试分为三个步骤,笔试,面试和论文发表,以考核专业知识,临场发挥和能力底蕴。我笔试考的不错,面试的时候也没有很紧张,面试官问我“你的专业三个单位都可以选择,为什么选择我们”的时候,我回答说:“因为单位A的招收范围太广,大概会竞争压力很大,单位B时工程单位,感觉会带一些性别歧视,相比贵单位,专业门槛高,又对女性友好,所以我就来了。”
听完我的解释,几个面试的领导都笑了,有个人说“你这个策略还真的不错”。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他这话到底是不是在夸我,或者说,他们到底想听怎样的答案?
结局当然是意料之内的没考上,因为本身就是考着玩的心态,我也没过多沮丧。
工作第三年的冬天,单位决定增加一类技术岗位,由于岗位性质的原因,这次的名额异常的多,绝对是一次特别好的晋升机会。
这次考试采取了笔试、面试、操作和论文发表四类考核。笔试我考得不错,200多个人中考了前几名,到分公司以后,名次就更高了,面试的时候对自己也蛮有信心的,因为在国企中,除了家里有人比较好过之外,就只能论资排辈了。细算一下,我的学长学姐们没晋升的人已经不多了,论也该论到我了吧?
操作的考试是个非常简单日常的题目,换压力表,大概的流程是打开放空泄压,把表卸下,换上新表,关闭放空憋压。虽然这个操作在基层单位是个几乎人人都会的项目,但我对它的认识却只停留在理论上——我从来没有亲自换过压力表。
因为没动过手,操作的时候异常紧张,在“打开放空”这个步骤的时候,我想了好久,不记得到底是打开还是关闭,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想流程,这个问题是很容易顺下来的,可当时的脑子真的很乱,最后我决定——把放空关得死死的,想接着进行下一步操作时,考官说我上个操作错误,而且是否定项,已经不需要进行后面的操作了。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胡乱地跟考官道了声再见,就离开了操作现场。我有点羞耻,不敢和别人说,特别害怕别人知道我竟然不会换压力表的操作,怕他们看我就像看外星人的表情,怕他们表面惋惜其实内心鄙视。我一个一个人去问别人的结果,大家都很谦虚,我也默不作声,后来有个姑娘很沮丧,出来说自己把放空关得死死的然后被撵了出来,我才感觉找到了组织,放心地说出了自己的事儿。
放成绩的那天打魔兽的好友去哈尔滨旅行,我去看她。在火车上,C学姐打来电话告诉我她考上了的消息——和我没考上的消息。那时候的心情很复杂,既有旅途的孤独,要见网友的兴奋,也有落选的失落。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想,如果我的操作考试成绩完美,是不是现在的处境会很不一样?然后劝服自己说,不会的,我压根就没在领导眼里,面试不行,笔试再好没用,操作也没用。可我始终记得,本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没能做到,即使找客观原因,也没办法那么心安理得。
也许经历过这样的事,很多人会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学会换压力表,学会其他操作,以防再发生类似的遗憾,可很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没有亲自换过一回压力表。我曾经怨过自己眼高手低,想当然,看不上这份工作却也配不上这份工作,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可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呢?
可我的心却那么排斥这项工作,我总有一种感觉,如果自己真真正正换过了一块压力表,就要彻彻底底接受自己是个普通油田工人的事实,可我不想接受这样的事实,不去换压力表,好像是我最后的倔强,代表对这份工作的不认同。同时我依然很渴望自己能够晋升,痛苦却又离不开,迷失在工作里,就这样被生活裹挟着前行。原标题:《作为“油三代”,我在油田一线工作了十年|三明治》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新华社重庆6月12日电重庆一物业公司因堵塞“生命通道”,延误火灾扑救,造成小区业主损失扩大被判担责。近日,重庆市渝北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