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经济观察】摸清家底,为精准治污提供数据支撑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6-12 04:15 大字

“本次普查形成了1800余张数据库表、1.5万余个数据字段、1.5亿多条数据记录,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形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一张图’。”6月10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出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此次普查摸清了全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将为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2017年~2019年,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这距离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已有10年时间。

据了解,这次污染源普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背景下的一项系统工程,是对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意义重大。

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污染源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数量基本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5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

从行业分布来看,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5个行业占到全国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4.14%。

从3大污染物排放情况看,水污染物排放方面,长江、珠江、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单位水资源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大气污染物排放方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固体废物排放方面,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辽宁5省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到全国的42.4%。

从普查结果可以看出,这10年来,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同时,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4项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污染源治理和监管难度大;农村和西部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全国或者相对东部地区仍然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的排放强度大,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任务艰巨……

围绕“污染源在哪”“排的是什么”“如何排”和“排多少”等关键问题,此次普查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普查工作后期在依法保护好各类调查对象隐私的基础上,及时归纳和总结普查成果,为加强污染源监管、重点地区监督帮扶、排污许可证核发、环境风险排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各项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

新闻推荐

【新闻特写】剪羊毛,赛出“最佳美羊羊师”

抓羊、剪毛、整理羊毛并打包,还在微信线上投票选出“最佳美羊羊师”人气榜。近日,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7支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