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调整限流比例是随“疫”而动
6月6日零时起,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下调至三级,并按50%限流开放公园、旅游景区和体育健身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所。这是旅游景区开放复工后,对人流限制的进一步调整,并提出将根据情况“动态调整限流比例”。
不可否认,疫情以来,对旅游景区严格限流,是为防范游客聚集拥挤增加疫情传播风险的无奈之举,但也成为各景区开展工作的“紧箍咒”。此次,无论是“按50%限流开放旅游景区、公园等室内场所”,还是“动态调整限流比例”,相比此前已执行数月的30%限流比例,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之后政策上的松动,对于景区而言,无疑是利好。
旅游领域的有序复工复产必须保障安全,明确要求“动态调整限流比例”,也意味着不能简单机械地“一刀切”,而是要因时、因地、因业,灵活施策。
从现实来看,回顾部分关停、大范围关停、部分重启和大范围重启等阶段,相关管理部门和旅游景区经受住了疫情的严峻考验,为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承受了疫情带来的极大冲击和压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强化和提升相关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以更积极灵活的政策措施释放景区的能力,解景区之急,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切。而灵活施策,就要求管理部门和景区以连续系统的眼光,强化疫情防控和景区复工复产的结合和效能提升,政策要跟得上,落得准,走在前。
更重要的是,要系统评估防控疫情期间的经验和做法,该留的留,该调的调,该停的停。比如,最明显的“动态调整限流比例”,就需有关方面不能因惯性、求稳思维就被束缚住了手脚,该放开就应放开。
限流比例是关键的综合性指标,考察的是包含管理部门和景区在内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限流比例设置得越高,对各方要求也就越高。特别是调整的时间、频率和幅度,都需要慎重研究、积极应对。这对旅游景区而言,已经提升了限流比例的地区,旅游景区应立刻行动,没有提升的地区,旅游景区也要积极准备。
以某地的地铁运营为例,当地交通委依据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进展、本地风险等级的调整,结合专家评估意见,指导地铁逐步有序放开公共交通满载率限制,最终实现了满载率50%~65%、65%~80%、80%~100%三级跳。未来,在常态化保留超常超强措施以外,网格整体运输效能和服务品质也将得到提升。
相比旅游景区,和疫情前相比,旅游景区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和演进,游客更为关注旅游安全、健康保障和服务体验。
而旅游景区普遍采取预约制,更重视云端存在和推广创新,过程控制、应急能力和生存能力提升明显。更多的现代化、智能化技术手段,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些改变,有些是短期的,但更大部分是长期的,其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当前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也将提升游客体验。
当然,灵活施策,“动态调整限流比例”并不意味着放松疫情防控,而是要求景区及管理部门,提升工作效能,引进更多的全领域精细化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管理,持续不断地创新挖掘各方潜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增加优质旅游服务供给两不误。(据新华网)
【编辑点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强化和提升相关管理部门的治理能力,更积极地释放景区的能力,解景区之急,就显得尤为必要和急切。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0日讯(通讯员陈淑萍颜秀红)近日,泰山学院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心设计,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