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检结果如何?首份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一座城市对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等的应急能力,反映着城市的运行安全。
首份《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陈少颖 图
6月10日,首份《上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2016-2018)》蓝皮书(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通过对近三年上海城市运行现状梳理,从城市建设、设施运行、消防火灾等六大重点领域进行了安全评分。
上海市作为超大型城市,其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的防范不容小觑。这是一次城市运行安全“体检”,“体检”结果显示,2016-2018年上海城市运行总体安全指数为8.090,处于安全状态。重点领域中危化品、消防和设施运行处于安全状态,特种设备、城市建设和自然灾害则处于较安全状态。
安全事故总体平稳可控
该蓝皮书是第一本反映上海城市运行的安全发展报告。
《报告》由40多名行业专家和智库成员耗时一年潜心钻研,同济大学及上海市20余家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集团倾力支持。报告数据主要来源公开数据资料、上海市统计年鉴、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等。通过分析城市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上面临的挑战,评价城市运行安全现状和短板,把握城市运行安全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提出应对思路和建议。
近三年(2016-2018),上海城市安全事故总体平稳可控,管理体系较为完善。
《报告》中列出一组数据,2016-2018年与2013-2015年相比,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57.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1%。
截至2018年,上海市共出台了与城市运行安全相关的地方法规33部,政府规章58部,为维护城市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城市运行是否安全,需要检测多项“健康”指标。
《报告》从10项评价标准出发,如城市发展和安全发展规划、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安全风险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责任体系、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等,对六大重点领域如自然灾害、城市建设、设施运行、消防火灾、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进行安全评分,3分及以下为不安全,3分(不含)到5分为一般安全,5分(不含)到8分为较安全,8分(不含)到10分为安全。
各安全等级分别对应四种颜色:蓝——安全、黄——较安全、橙——一般安全、红——不安全,最终得出城市运行安全总体结论:2016-2018年上海城市运行安全指数为8.090,处于安全状态。
评价得出,六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度由高到低分别为:危险化学品(9分),消防火灾(8.31分),设施运行(8.03分),特种设备(8分),城市建设(7.945分),自然灾害(7.7分)。
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为台风、暴雨
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达到2423.8万人,城市人口密度居大陆首位。城市化率高,达到88.1%,居全国首位。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且靠海,台风和暴雨成为对上海影响最大的两类自然灾害。2016-2018年间对上海造成影响的台风登陆风力均在9级以上。
上海市气象局副局长冯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级别上来讲,市民应多关注红色和橙色警报。“根据分析,真正造成人员伤亡的,是大风和雷电。大风会导致高空坠物,而大家也需在雷电场合下做好自我防护。”
《报告》指出,尽管上海应对自然灾害预警体系较为成熟,但隐患排查治理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量河道被城市建设用地取代,低等级、末端河道不断减少。尽管近年来河湖水面率在相关部门的治理下有所回升,但是河道密度稀,水系不畅,河道蓄调能力不足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仍然存在。
针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易内涝、排水难、海水倒灌的特性,政府启动了系列建设工作,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千里海塘、江堤建设,苏州河深隧计划及排水设施建设”等。
上海市轨道交通少有安全事故发生,但轨道交通为人员密集区域,与市民出行关系密切,运行安全需要时刻关注。比如汛期车站渗漏水、外来异物侵限,早晚高峰期间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列车晚点、清客事件仍然多发,新线接入后与既有线网的协调发展等问题。
《报告》建议应该围绕大客流、行车安全管控等风险环节,进一步巩固源头防控机制,健全轨道交通应急指挥体系,保障全网络安全运行。
冯磊表示,蓝皮书对气象灾害防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气象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骨牌,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蓝皮书对气象如何做好预测,对邻近的骨牌做好灾害链的防御,使气象赋能上海城市精细化治理,非常有意义。”冯磊介绍,接下来将做好精细化的预报预警,做好部门联动,向气象灾害防御延伸。
火灾发生次数连续三年下降
排水防涝考验着城市的呼吸功能,建筑安全则考验着城市的骨骼是否强劲。
至2018年,上海市高层建筑超过了3.9万幢,30层以上建筑超过1600幢,建筑高度最高达632米,地下空间深度最深达50米。
2010-2017年上海市8层及以上房屋增长情况显示,其中,30层以下的呈现翻倍趋势,30层及以上超高层建筑幢数增长也达70%。
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不仅容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也易造成打击事故。2014-2018年,上海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按照类型划分,高处坠落事故57起,占总数的51%,是最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类型。
高层建筑带来的另一个安全风险便是玻璃幕墙的坠落。
《报告》介绍,高层超高层建筑常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其外围护结构。上海有超过1.3万幢玻璃幕墙建筑,是我国玻璃幕墙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玻璃幕墙所用胶的保质期在10年左右,而玻璃幕墙的设计年限多为25年。近年来,玻璃幕墙的老化问题日益凸显,幕墙坠落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只有玻璃幕墙实验室检验的相应标准,需进一步研发针对既有玻璃幕墙整体安全状况的现场检测手段和检测标准。
对于高空坠物的防控和处理,上海市住建委副巡视员陆锦标表示,一方面,坚持风险排查,另一方面,出现隐患后加强治理。“目前,上海高空坠物风险管控系统已经初步建成。通过智慧管理和智慧管控,加强主动发现和网格化巡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此外,建筑中的居民住宅是火灾高发地。
2016-2018年,上海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火灾发生次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连续三年下降。火灾高发地首先便是居民住宅,其次是交通工具和垃圾废弃物场所。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为电气火灾、生活用火不慎,上述原因引发的火灾约占总数的60%。
新版蓝皮书拟增公共卫生等领域内容
《报告》分析称,随着风险叠加化,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将呈现安全防控集成化、工艺提升自动化、安全管理信息化和责任主体市场化。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介绍,今年5月,蓝皮书(2019-2020)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拟考虑新增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三个重点领域。结合国家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新增若干区和街道,进行梳理、分析及评价。城市运行安全发展报告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每年6月“安全月”发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上观新闻6月10日消息,董家渡新楼盘海珀外滩的地下一层,即将摆上一排智能取物柜。和以往不同,新大楼地下在规划时已经预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