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玉德金声寓于石

黄山日报 2020-06-10 03:32 大字

李杰枭砚雕作品 工作中的李杰枭□汪嫒

初夏,老街64号,砚山裁云轩。

小而古朴的茶盏,静静端放在一方精致的抄手砚上。伴着袅袅茶香,一段砚雕大师方韶与聋哑弟子毛毛的故事被娓娓道来。

道人先识砚。方韶兴冲冲拿来几方砚台,眼中欣喜,“这都是我的徒弟毛毛做的,虽然技艺有待精进,但也算小有所成了。”

细看,一方长方形的砚台,上方一潭池水,一头牛趴卧其中,半浮半潜。牛头出水,栩栩如生;后半个身子似隐在水中。轻轻摸上去,整个砚台手感光滑圆润。

“对于一个聋哑人,能做到这样,不容易的。”方韶补充道,“毛毛的真名叫李杰枭,《汉书·张良传》有记,‘枭为最勇健也。’”

2007年,一次偶然机会,李杰枭家人找到了方韶,想让孩子跟着方韶学习砚雕技艺。

“当时他还小,我就建议先去上学。”在方韶看来,学习文化是奠定基础,任何一门技艺,都需要文化知识的积淀和支撑。

在幼年时,李杰枭就在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展示出异于常人的天赋,而方韶对这位少年在美术方面展露的才华也赞赏有加。方韶说,艺术家的毕生素养包含了书画、文字技能,这也关乎着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必须严格要求,尽力而为,活到老学到老。方韶经常鼓励李杰枭,希望他坚持学画,多看古人的画谱,练好基本功。

自此,寒暑假期间,李杰枭都要带上自己的绘画或工艺美术作品登门向方韶老师请教。在方韶的悉心指导和鼓励下,李杰枭进入浙江聋人学校继续学习并参加高考。2015年9月考入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在校学习期间,李杰枭积极进取,多次获得奖学金,且部分优秀作品被学校留藏纪念。这些,都为李杰枭系统学习雕砚增添了信心并由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教他比教别人难多了,工作量巨大。他的案桌上有一本交流簿,很厚的一大本,换了一本又一本。”因为身体原因,方韶的身形日渐清瘦。他呷了一口茶,轻描淡写地说起教学“趣事”。

常常,方韶在教学演示时,所有的弟子围成一圈观摩学习。方韶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块石头为什么这么设计,会达到什么效果?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一旦出现了问题该如何解决?可当方韶忘情地讲解完毕后,一抬头却猛然发现一个完全游离在状况外的面孔!因为听不见,李杰枭甚至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

“怎么办?没办法,只能再单独给他讲一遍。”这着实让方韶有些伤脑筋,“艺术创作是无定式的,一般是在创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当我再重复讲一次的时候,当时的问题不在了,那种激情也不再了。况且,有些话口头表述很简单,可是写在纸上却不那么好表达了。”

为了让爱徒“听”懂,方韶探索画图教学。一边操作一边画,通过效果图、解剖图、透视图等,解说一块石变成一方砚的全过程。虽然一节课上下来,很累,但只要李杰枭有收获,方韶就觉得欣慰。

由于听力障碍,李杰枭的每次求解都是一字一字地写在本上,再由方韶一字一字地解答;每次作业也都是以笔代口,再由方韶审阅朱批。虽然对其的教学令人伤脑筋,时常还有担忧,但每次看见李杰枭认认真真地将疑问写在本上恭敬地递到自己面前,方韶就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位徒弟教好。幸而李杰枭的身上就有那一丝与生俱来的傲气,既然命运待我不公,那我就要用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命运在我面前低头。

在说爱徒毛毛的故事之前,方韶先说了另一个聋哑人的故事。方韶一亲戚的女儿也是聋哑人。原本,对这个聋哑孩子的未来发展,大家并不抱太高的期待。然而,一路走来,这个聋哑孩子给了家人一次又一次惊喜,北京市十佳少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等诸多荣誉便是佐证。“她现在非常优秀,她是我们一家的骄傲。”方韶说,荣誉背后,个中艰辛,难为外人道。

“可能因为自己家里有这样的孩子,我知道他们的不容易,所以,在毛毛家人找到我时,我没有拒绝,我想通过我的努力,让这个孩子的人生多一点可能性。”茶室内陈设古朴简约,但茶香书香散漫,芳馨满室。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耕耘于方寸之间,时间终归会给那些辛勤雕琢的人以回报。于李杰枭而言,终日抱石操刀,他甚至不能听见叮当的敲凿之声,却赋予了石头以表情、以生动、以振聋发聩的雷鸣之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只是教授砚雕技巧,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创作。如今,看着爱徒小有成就,方韶很欣喜,很感动,常常在朋友圈里给李杰枭“打广告”,宣传其人、其作品。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作为一个技能人,我也只是在尽力而为,尽自己的一份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其实是有那么一批残疾人需要被关注、被挖掘的。就像毛毛一样。”方韶语中动情,“相比正常人,残疾人更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我能做的,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虽然身体残疾,但只要心有信念,人生就有千百种可能。如果能够成功打造一个‘毛毛’,将会有一大批‘毛毛’看到希望。”

新闻推荐

为什么要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竞争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交叉融合汇聚不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