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神州大地,风光无限。在这些锦绣山川之中,有一个地方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它并不是以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使人铭记,而是因为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而载入青史。它就是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的战场——赤壁。
自古以来,赤壁就以它独特的历史背景,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其中名篇佳作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这首《赤壁》,来回忆那段英雄辈出的历史。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赤壁》是杜牧出任黄州刺史期间所作的一首咏史诗。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又挥师南下,但遭到了孙权、刘备联军的激烈抵抗,在赤壁这个地方大败而回。
几百年后的一天,唐朝诗人杜牧站在赤壁江边,无意间发现了一支埋在泥沙中的断戟,捞起来一看,这支戟上的铁锈已经是厚厚一层了,但打磨清洗过后,还是能够看出这是赤壁古代战场上的遗物。
岁月变迁,物是人非,这支断戟不知见证了多少刀光剑影中的厮杀,由此便引发了诗人对赤壁之战中英雄和战事结果的慨叹:当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巧借东风、计在火攻,从而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但如果当时没有东风助周瑜一臂之力,那么这场战争谁胜谁负就很难预料了。
而对于这个猜想,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出那种民不聊生的情景,而是借大乔、小乔两位东吴贵妇的命运,以小见大,进行反衬。
在诗人眼中,周瑜之所以能在赤壁之战中大获全胜,关键在于那阵强似百万大军的东风。如果没有这阵偶然的东风,美人也会被人掳走,周瑜又谈何英雄呢?
其实杜牧作这首诗或许并不是要贬低周瑜,据史书记载,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只可惜得不到重用。由此可见,杜牧并不是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完全归功于东风,只是借此抒发胸中那股抑郁不平之气罢了。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赤壁有文、武两赤壁。武赤壁比较简单,就是当年奠定三国鼎立之势的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也称周郎赤壁。
而文赤壁则是一场“乌龙”,北宋神宗年间,大文豪苏轼被贬到黄州,心灰意冷的他,只有寄情山水。
在黄州古城的西北边有一面像悬崖一样陡峭,颜色赤红的山岩,苏轼在这里借景抒怀,并写下不朽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黄州赤壁虽然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战场,但苏轼的名篇却使这里成了名胜,后来的文人们也经常到这里来凭吊感慨、借古抒怀。
文赤壁的故事也成为后世书画和工艺美术作品中常用的题材。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那篇古文《核舟记》,讲述的就是明代匠人王叔远,在一个不到一寸的核上,雕刻了苏轼游玩赤壁的场景。
今天我们要讲到的清代刺绣画《赤壁夜游图》,表现的也是苏轼和友人在赤壁泛舟,谈古论今,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画面。
▲《赤壁夜游图》 清
刺绣 186cm×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刺绣的角度看,这是我国“四大名绣”中的苏绣。苏绣是苏州地区传统刺绣工艺的总称,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
苏绣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刺绣独特的美感结合上苏轼赤壁泛舟的诗意,使这幅刺绣画别有一番文雅生动。
而从画作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属于“青绿山水”的范畴。“青绿山水”是国画中的一个类型,主要特点是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来表现丘壑林泉的艳丽色泽。
其中又分大青绿、小青绿。前者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这幅《赤壁夜游图》属于小青绿,但它并不是真正的青绿山水画作,而是刺绣艺人用青绿色的丝线,呈现出来的锦绣河山。
画中月色朦胧、水波浩荡,侧面峭峰壁立、天地相连。天在水中,山在空中,这仿佛是酩酊大醉的苏轼眼中别有洞天的世界。
就像杜牧和苏轼面对着长江赤壁,会缅怀三国那段群雄竞起的时代一样,如今的我们也遵循着历史的车辙,在找寻着古时的记忆。
但曾经战场上那冲天的火光,早已化作赤壁的清风;昔日意气风发的词人,也早已消失于历史的烟尘。
只有那滚滚东逝的大江,在穿空的乱石中卷起的浪花不曾改变,它依旧像千百堆清亮的白雪那样,映照着千年的过往。
《诗书画》同名图书现已面世
《诗书画》播出时间
每日17:50,东方卫视《诗书画》与您不见不散。
原标题:《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6月8日拍摄的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坝头村(无人机照片)。当日,广东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一些城市街道和村镇发生内涝,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