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劳动教育,不是增加一门必修课那么简单

兰州晚报 2020-06-08 02:41 大字

近日,教育部对外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方案显示,今后,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相比,“劳动”不再是其他科目的附庸,而是以独立的姿态重新回到普通高中的教育目标之中。

小马飞刀注意到,对于教育部的“新政”,公众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有人表示了担忧。原因就是,简单地将劳动课纳入必修课程,会不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负担呢?想想也是,高中生在高考的重负下已经是压力重重,在高考没有配套改革的情况下,增加必修课肯定会给学校和学生增加负担,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劳动课难以考核,就拿志愿服务来说,最重要的大概是所谓的证明材料吧,写到这,相信各位都能明白,新的形式主义、造假又来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一点大家都清楚。劳动,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其所带来的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个人精神生活的富足,是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有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只有12分钟。长此以往,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教育在家庭被软化、在学校被弱化、在社会被淡化。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爱劳动,问题真的出在孩子身上吗?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我们的孩子并不轻松,几乎从懂事开始,他们不是在上课,就是奔波在上课的路上。除了繁重的校内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兴趣班,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劳动教育的缺失,一是社会环境的复杂性造成,二是教育环境的畸形造成。

小马飞刀以为,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几项劳动技能。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延展,可以说,劳动已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它还承载着尊重劳动、崇尚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时代新意蕴,秉持着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新使命。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劳动技能层面,以清洁打扫、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形式展现劳动教育,只能导致这条路越走越窄。正如有人所说的:唯诸要素协同与合力,方可让劳动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基因”,因此而可传承;唯系统设计与安排,方可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因此而可深远。

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打击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违法行为 1859户违法企业被立案检查

本报讯(记者周怿)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两起打击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违法行为典型案例。截至5月底,各地税务部门共对1859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