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倡议“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志愿者集中清洁公共设施 沈阳爱国卫生运动“转型升级”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6-06 01:43 大字

疫情后,从顾客主动索要公筷、公勺到家家餐馆主动提前摆放上桌;小区多了许多分类垃圾桶,公共设施被志愿者擦了又擦;最糙的“东北汉子”进家门第一件事是洗手,每周用消毒液消杀……这些饮食习惯、公共卫生设施、人居环境的改变,在过去的4个月里悄然无息地渗进我们的生活。

这场疫情已经倒逼沈阳在爱国卫生运动上“转型升级”。往年的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倡导、集中清理为主,今年从多个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围桌合食、交箸换盏是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这种合餐制容易增加食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5月21日,沈阳文明办联合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面向全市各餐饮经营单位发出“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光盘行动”倡议书。如今,“公筷公勺”在沈阳餐馆里随处可见。

6月2日17时,记者来到沈阳市皇姑区北行商圈,这里集中了大大小小1.2万家餐厅,随机走访进入一家饺子馆,大厅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一套公筷、公勺,包间里也是如此,而且样式与客人使用的不同。进入一家海鲜饭店,在楼台醒目的位置还挂着“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健康”标语。在一家连锁中餐馆的调料区还设立了“公筷架”,晚餐就餐时许多顾客自觉地取用公筷,分散就餐。

在人们“宅家”的日子里,许多小区面貌悄然变化,分类垃圾桶、健康常识宣传海报成了沈阳市大部分小区的“标配”。

沈阳市的生活垃圾分为四类: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在居民小区、一般办公场所、沿街商铺(无餐饮)实行“三分法”,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居民的厨余垃圾沥干水分后,投入其他垃圾)。记者走访沈阳市多个小区发现,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旧小区,各居民楼前均摆着“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分类垃圾桶,在小区进出口还有“有害垃圾”回收点。5月21日,沈阳市新闻办举行社区治理新闻发布会发布数据,截至目前,沈阳已投放可回收物回收箱3248个、有害垃圾暂存箱1806个、放厨余垃圾桶1.2万个。在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方面,2020年下半年,沈阳还会推进出台《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

2020年4月,正值爱国卫生运动68周年,在沈阳市启动的第32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沈阳市15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超过1000支志愿服务团队及专业环卫清洁队伍共130万余人次投身清洁沈阳活动,对临街候车廊、果皮箱、道路护栏等城市公用设施进行了清洁消毒。

5月1日,《沈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施行,更是将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列入法条,包括不随地吐痰、便溺,不违反规定丢弃果皮、纸屑、烟头、口香糖等垃圾;不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携犬出户及时清理犬便等多项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规定。

在疫情的影响下,回家立即洗手,出门必戴口罩,这两种个人卫生习惯已经深入人心。

为了让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更加深入人心,今年,沈阳市将4月12日确定为“家庭清洁主题日”,组织街道、社区、村委会,鼓励引导群众从个人卫生做起、从居家环境做起,对居室内外、房前屋后卫生进行大扫除,清理垃圾杂物,清除卫生死角,除尘防病、通风换气,科学消毒消杀。

新闻推荐

全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已超去年

本报北京6月5日电(记者赵剑影)记者今天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各地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截至5月31日,今年贫困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