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容下“影帝钟美美”,更能体现教育包容

新京报 2020-06-03 00:31 大字

第三只眼

“钟美美”们确实是教育包容度的试金石。

来自黑龙江鹤岗的男孩“钟美美”因为神模仿老师一度引发关注,近日却大量下架模仿老师的视频,有传言称他被“约谈”。5月29日,钟美美就下架视频进行回应:“我不想发那些了,我想换个风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师了,我看他们挺多看腻了。”

夸张的姿态,犀利的眼神,对老师训话的“高度还原”,让这个把中小学老师气质“捏得死死的”“钟美美”火遍全网。这些视频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也触发了一些人“被老师支配的恐惧”,被认为揭开了某些老师不堪的一面。

也因此,当“钟美美”删除一些模仿老师的视频,有人怀疑,他是否因为这些视频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压力,而不得不“忍痛退网”。

从“钟美美”的回应来看,这种担忧应当是多余的,他只是不想这么拍了,要换一种风格。相比一些“被约谈”的传闻和猜测,我们当然希望他说的是实情。

不管“钟美美”的视频有没有讽刺老师的成分在,他的这种创作,都应该得到包容。这是我们的期许,也是包容性教育下的应然状况。正如很多人说的,“钟美美”是教育包容度的试金石。

“钟美美”的视频,从呈现效果来看,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批评讽刺意味。但没人能够否认,这些内容不是个别老师形象的真实投射。

比如一些老师是不是会将“好学生”与“差学生”区别对待?平时是否会有侮辱学生人格甚至体罚的事情发生?如果这些行为客观存在,那“钟美美”通过“艺术再现”的方式将其重新还原,就谈不上“歪曲”、“抹黑”。

而且,“钟美美”也强调,自己视频中谈到的人名都是虚拟人物,虽然模仿但并没有丑化老师,因为(模仿的角色)并不是现实中存在的老师,只是临场发挥。所以,他的模仿,也并不指涉某一名具体老师,上纲上线就更加没有必要。

更应看到,这只是一个初中生出于“童心”而进行的创作,是一种比较纯粹的私人表达,成人世界没必要为其赋予诸多复杂的符号意义与过度解读。对于这种未成年人的娱乐化创作,只要不违法,无涉公序良俗,我们的教育就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一个足够自由、足够包容的教育氛围,应该容得下甚至鼓励这种不受拘束的自由表达。

作家周轶君在《他乡的童年》发表之后,写过一句话:教育不仅是娃的事,它是关于“人”的定义,是生活的一切。“钟美美”的视频就是一个阐述“关于人的教育”的契机:所谓教育,就是要尊重人性,激发禀赋,避免压制,主动点亮。对待“钟美美”最好的态度,就是尊重他创作的自由,让他自由地表达,自由地成长。

说到底,“钟美美”一系列戏仿老师的视频,都只是一个孩子的搞怪而已,原本就没什么恶意,没必要风声鹤唳,更别动辄吆喝着去“管一管”。

当然,因为他的视频确实道出了个别老师不太得体的课堂形象,所以老师们也不妨对镜自照,反求诸己,以一种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去与学生打交道。因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与学生一同成长。

□王言虎(媒体人)

新闻推荐

马忠学一门忠烈谱 英雄父子兵

新华社记者齐泓鑫在消防战线,曾涌现出无数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献出生命的烈士。其中马玉清、马忠学父子二人先后在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