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仝卓的“窃喜”隐藏了多少猫腻

济南日报 2020-06-01 11:19 大字

□斯涵涵

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生、歌手、演员仝卓近日在直播中声称,他高考时曾经通过一些手段从往届生变为应届生,从而引发舆论热议。继5月29日教育部新闻办回应“坚决追查到底”后,山西省教育厅30日发布声明称,已经联合有关部门全面开展调查核实。(5月31日澎湃新闻)

看过仝卓那两段视频的人,大多会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气的是高考重重把关的防线却被他轻而易举绕过,在他眼里改身份的行为只是一次好玩的经历,法规政纪都抛诸脑后,那抿嘴一笑的轻狂着实可恼;笑的是高考舞弊如此严重的违规事件,他在直播里却用假哭来道歉,“你看我像不善良的人么?”“当艺人真难,说话不自由。”拙劣的演技,自我开脱的“金句”,智商堪忧。

尽管仝卓“主动止损”,想快速平息此事,但是众所周知,修改学籍这种高难度动作,绝不是一个学生能够办到的,背后必定牵涉到一系列人员与部门,也关系到教育法规与高考公平,不是一句道歉所能消除的。

依据相关规定,如果有工作人员帮助修改当事人信息,涉嫌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的,可以对该工作人员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等刑事犯罪。仝卓不经意的那句“搞了很多很多”,究竟是什么手段,有哪些人参与,为其提供帮助者、当时审核把关部门以及监管部门应该承担何种责任?这才是人们倍加关注的。

仝卓事件中有几点需要厘清:其一,虽然仝卓称“最后还是没考上”,即没有获得直接好处,但这并不是判断高考作弊与否的依据。因为只要存在篡改高考身份的行为,便违反了相关规定,属于作弊;其二,有网友认为,部分高校只招收应届生的规定,对往届生来说有失公平。其实不然,且不说只招应届生的高校很少,就规则、纪律的角度而言,高考报名、录取规则一经确立,大家都应严格遵守,若有异议,可提出质疑和讨论,但是不能成为个人考试作弊的借口。大家要就事论事,不可偏离了靶心。

仝卓为“不作死就不会死”又添加了鲜活一例,而从罗彩霞到王娜娜,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冒名顶替事件已经让人愤慨,仝卓的自我检举自我陶醉,更凸显长期以来高考制度的漏洞。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高考是万众瞩目的规则红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手段破坏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平。接下来,需要深挖细查仝卓事件,严厉惩戒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乃至监管不力的人员和单位,加大高考舞弊、违规的法律成本,堵住高考漏洞,强化权力监督和信息公开,构筑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铁笼,坚决不让类似舞弊事件重演。

新闻推荐

献给小读者的科普书单

儿童总可以用机敏的眼睛洞察成人难以发觉的细微事物,以至昆虫、飞鸟常是他们的兴致所在,儿童也常用好奇的眼睛向外张望探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