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用拐杖撑起一个家

合肥晚报 2020-06-01 00:54 大字

在长丰县下塘镇一个安静的小村落里,住着一户残疾人家庭,几十年栖居此地,他们的故事伴随着岁月,也日益丰厚起来,时至今日,村民们口口相传中,已然成为一段佳话。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裕胜,年少时父母双亡,他与兄弟相扶成长,日复一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日子辛苦,却也心安。然而,1985年,一张诊断书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弟弟王裕伍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难以治愈,随着病情的加重,原本紧实健壮的肌肉日益萎缩无力,王裕伍也从不能站立到最终不能行走。那时,王裕胜也不过是个年方二十的毛头小伙儿,但面对困境,他没有忘记身为兄长的责任,从此,无论他走到哪里,弟弟就跟随到哪里,年纪轻轻的兄弟俩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好在两人本分老实,凭着自己的勤劳得以生活。

日子在不经意间流淌着,转眼间,王裕胜已到了适婚的年纪,27岁那年,一位善良的姑娘走进了他的家庭,接着,他的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家里有了孩子的欢声笑语,日子也有了色彩,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到这个穷苦的家里。34岁那年,王裕胜也被确诊为肌肉萎缩症,治疗很久没有起色,现实的打击犹如一块巨石,压得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夜深人静时,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日益恶化的病,这个七尺男儿只能一声声叹息。无奈过后,王裕胜开始思索以后的路,腿有残疾让他的就业面变得很狭窄,思前想后,他决定干三轮车拉货行业。那时,他们一家老小都在天津讨生活,他开三轮车收入甚微,但他不怕苦不怕累,闲暇时间替人拉货、走街串户捡破烂来增加收入,妻子在一家电子厂上班,还兼顾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但她毫无怨言,夫妻二人用勤劳支撑起这个家。

物质上匮乏,但精神上一定要富足,这是王裕胜为人父之后的心声。于是,带着对儿女们的期望,王裕胜回到家乡长丰,开始了自己的陪读生活。现实不允许他安逸,平时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王裕胜拖着一双病腿,一心扑在了赚钱上。冬寒夏热,王裕胜一天天开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里,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家庭的希望,守护者孩子们“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终于,他迎来了理想照进现实的这一天。几年前,一双儿女先后考上了大学,儿子还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理工大学,捧着孩子们的通知书,王裕胜第一次感受到了命运的仁慈,他心想上天让他历经磨难,却给了他两个有出息的孩子,也算公平。

或许,命运是在考验他。眼看着孩子们学有所成,陆续走上工作岗位,王裕胜紧绷着的那根弦刚要放松下来,又被确诊为恶性脑膜炎。躺在病床上,看着眼前忙前忙后悉心伺候他的女儿,王裕胜又悲又喜,回想起自己跌跌撞撞的大半辈子,他无奈于命运的不公,却又庆幸自己扛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让他的孩子们如同悬崖边的百合花一般默默绽放,坚强向上。

几年前,在脱贫政策的惠顾下,王裕胜原本破旧的房屋得到了修缮,焕然一新。如今,他还是拖着一双病腿,驾驶着三轮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用尽全力,拥抱生活,不同的是,现在的他,内心得到了安定。

命运一次次让他陷入困境,面对命运的挑衅,王裕胜没有退缩,残疾打不垮他,贫困压不倒他,坚强和他的生命一起成长,虽然身体被命运抛弃,但他的心灵却唱出了强者的歌。

□经圆圆

新闻推荐

专家评仝卓事件:修改学籍难度不小 相关环节或存漏洞必严查

中央戏剧学院本科毕业生、歌手、演员仝卓近日在直播中声称他高考时曾通过一些手段从往届生变为应届生,引发舆论热议。继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