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将传统文化植入“童心童趣”

乐山日报 2020-05-31 07:31 大字
■若珲

清乾隆粉彩十六子灯笼瓶、清娃娃门神、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六一”儿童节前夕,沈阳故宫推出“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共展出50件馆藏珍贵文物,带领小朋友和大朋友一窥清代儿童生活。

据了解,此次沈阳故宫通过对馆藏清宫文物的梳理,用传统文化为儿童过节的形式,在全国博物馆中并不多见。用今天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审视古代同龄人的生活,这场穿越了百年之久的“文化对视”反响如何?在沈阳故宫展出的红呢平金彩绣百子双喜炕围是首次展出,由红呢地制成,表面平金彩绣百个双喜文字,围心开光内彩绣有祝寿、庆元宵、老鹰捉小鸡、放风筝、堆雪人、放鞭炮等儿童游戏场面,整个画面充满喜庆祥和的气氛,不仅让参观的孩子兴趣盎然,也让大人的眼睛停不下来。

近年来,传统文化进课堂等诸多弘扬中华文化的举措在全国各地落地,引发了人们的“寻根之旅”,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可贵。但如何让传统文化入心,使之成为莘莘学子内心一粒坚定的种子,还需要打开传统文化的内核,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和弘扬。正如此次沈阳故宫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古趣童心——清宫文物中的儿童世界”展举办初衷时说的那样,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传统文化不是死的,它不仅仅站立在文字上,博物馆里,某栋建筑物上,相反,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和人类文明的传递,每一页都充满生机和时代赋予的创造力。读懂了传统文化,就能鉴古知今,开创个人和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树立青少年儿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当下,有必要让传统文化回归“古趣童心”,让孩子们在趣味和鲜活的生活场景中,与古人“对话”,与文化拥抱。

新闻推荐

观 点 1+1遏制不文明行为需要“随手拍”

观点1+1□张淳艺日常生活中,您是不是遇到过很多不文明行为,比如,遛狗不拴绳、乘公交抢座、文物上乱刻乱画……从6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