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认为,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传统文化“活起来”才有生命力
本报讯 (记者王群)“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病毒或将长期与人类共存,拱手作揖礼简单易行,意蕴深厚,既可化解疫情之忧,又从容承载文明和自信。”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日前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拱手礼本身是一种恰当、得体、庄重的礼仪,本次疫情则成为了国人启用拱手礼的契机。
事实上,疫情期间,拱手礼在一些地方已悄然复兴,而在此前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中,大家更是习惯施以“拱手礼”。
杨朝明举例说,为了避免握手接触,源自印度的合十礼已经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而我国的作揖礼几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同一时间和目所能及的距离范围内都可行礼,可一对一行礼,也可一对多、多对一行礼,可以弥补握手、拥抱、贴面等礼仪形式的不足。
“拱手礼看起来是简单而具体的礼仪,实际上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礼仪系统,这涉及到传统文化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
事实上,近些年,杨朝明一直在为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奔走呼吁。希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重新走进人们生活,扎根心灵,见诸行动,成风化俗。
他认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正能量。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它启示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儒家提倡以人为本,仁者爱人,这种宝贵理念可以应对科学主义、消费主义带来的人的异化,疏解现代人的焦虑与困惑。
杨朝明举例说,在当今时代,大力宣传孔子儒学,弘扬传统文化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伟大礼物。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会得到缓解现代危机的启迪,获得走出困境的灵感,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操守,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也才能让人们受用终生。
另外,近年来,国学热日渐勃兴,但也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尤其是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而带来了一些“文化虚热”。
杨照明认为,以孔子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智慧,思维恢弘而包蕴精微,弘扬国学离不开对经典的深入研究与阅读,只有真正了解孔子儒学产生的文化背景,知道疑古思潮长期盛行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才有可能全面、综合理解孔子儒学,理解“中国精神”与“中国气质”。
“要弘扬传统文化,找回民族文化自信,就必须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及今的整体性,否则就会出现理论漂浮之类的流弊。”杨朝明认为,当今社会,一些人在世界文明面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面前感到卑微,缺少的正是对自身文明之源的清晰认知。而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自知,如果把文化比作一棵树,真正的自知必须知道它的根有多深;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生命体,真正的自知应该了解它的魂在哪里。
新闻推荐
胡世远(辽宁)一场雨过后,狗尾草突然长高了许多。草叶顶着雨水,送我一个温润而清新的早晨。还有枝头湿漉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