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与鲜车怒马并行的独特景致 读《独龙江上的小学》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5-31 01:46 大字

《独龙江上的小学》使人感到意外和惊喜——没想到扶贫题材也可以表现得清新可爱、灵动生活。

神秘的独龙江峡谷在新中国建立之时,仍处于刻木结绳状态。今天,独龙江公路虽已全线贯通,但它仍然因为沿途山势无比险峻不能轻易拜访。好在,我们除了用自己“真正的脚”去踏进那个生命现场,还可以用心瞧瞧这部《独龙江上的小学》,想象那个可爱的“一师一校”小学。

现实中的“一师一校”现象,是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存在。由于高山上的人们居住极其分散,一些袖珍学校就像上帝遗落的珍珠,零零星星地散布在青山之中。孩子们每天清晨带着干粮,穿林过花、爬坡越涧来到老师身边。上午十点钟开始上课,下午四点钟放学。随着“集中办学”政策的实施,孩子们都被集中到“大”学校去住宿和学习,老师们也都像《独龙江上的小学》里的老师一样,“头上不用再戴很多帽子,一个人干校长、副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校医、理发师、炊事员和事务长”。一切都已成为追忆。好在这部作品为我们保存了那段艰苦而又美好有趣的岁月。

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奇妙的人文场景。在那里,山脑袋上住着神仙,太阳、月亮在神仙的耳朵边上转。人和“鬼”是血缘关系很近的亲戚。人的亡灵将会化成蝴蝶,回到人间的花丛中翩翩起舞,最后以蝴蝶的死去完成整个生命的轮回。在那里,人们将万物都拟人化了,杂草是大山的汗毛,森林是大山的头发。

深山幽谷里的土著,他们心中的世界是一种质朴单纯的样子,那么他们的世界就真的成了这个质朴单纯的样子。一旦离开生命的应许之地,便会迷失方向、无法回归本真。如果我是一位土著,那么我也不会轻易离开独龙江。因为那的确是一个人与万物平等共生、人与人互助互惠的地方。

作者马瑞翎所以能写出这部作品,其实还是生活赋予她的感悟,独龙江是云南怒江州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就在怒江生活了很多年的马瑞翎,视怒江为她的次生故乡。在马瑞翎眼中,怒江与现代文明相比所呈现的物质发展方面的所谓“呆滞”乃至“落后”正是文学的营养基。

怒江或者独龙江的美,在独龙族的历史画卷里——结绳刻木记事、长年不灭的火塘……

新闻推荐

晨光中的非世俗空间 托妮·莫里森的新奴隶叙述

早晨5点左右,托妮·莫里森就开始写作了。“早晨我脑子更清楚,我更自信,一般说来是更聪明些。早起的习惯,是孩子还小的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