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是保护模式的探索创新,也是不得已的“抢救性”措施 古建筑“搬家”的爱与痛

大众日报 2020-05-30 09:45 大字

□记者 齐 静 报道迁移后的凤凰公馆变为展示各类建筑文物、老建筑构件和地图地契的展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齐 静

古建筑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古建筑保护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建设与古建筑保护时常发生矛盾,而如何科学合理地保护古建筑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近日,位于济南西客站片区的腊山河公园对外开放,其中一座从拆迁村庄运来的四柱钟楼亭引人瞩目。这座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钟楼亭和其他参照老济南风貌建成的仿古建筑一起,将公园装扮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上策是原址保护,中策是异地保护,下策是图像留存。让古建筑‘搬家’,是保护模式的探索创新,也是不得已的‘抢救性’措施。”济南市古建筑爱好者黄鹏飞说。

面临“时代”新课题

“钟楼亭之前应该是在张庄街道大饮马庄村,后来演马庄、小饮马庄、大饮马庄7个村拆迁,就同意把村里的这个古钟楼亭移到腊山河公园了。”5月23日上午,在腊山河公园的四柱钟楼亭傍,黄鹏飞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解着。“听大饮马庄村的人说,钟楼原位于大饮马村关帝庙内东南角,庙后来没有了,仅剩下这个钟楼。2002年旧村改造,他们将钟楼原拆原盖向北移动4米,修了护栏,加了顶盖。”

根据刻在钟楼亭内壁的《修建钟楼碑记》记载,该亭“修建于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孟夏下浣穀旦”。古人把农历四月称为孟夏,把每个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称为下浣,而“穀旦”意味着“谷物丰收”,是好日子的通称。也就是说,这个钟楼亭建于1818年农历四月二十日至三十日的一个好日子,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虽然建筑达不到文物级别,但没有在隆隆的推土机声中消失,还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黄鹏飞说。

济南市槐荫区文化和旅游局副调研员刘婷婷告诉记者,古建筑保护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古建筑体量庞大,包括屋墙、门窗等构件,必须整体保护,妥善维护;其次是古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与其周边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等密切相关。正因如此,与其他文物保护工作相比,古建筑保护难度更大。

“目前,我国古建筑保护主要有原地保护、异地保护、恢复重建等几种形式。”刘婷婷介绍,“原地保护,修旧如旧”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首要原则,原地保护有助于保护古建筑现存实物原状和历史信息。但同时,也有一些古建筑无法在原址进行保留、保护,只能退而求其次地进行异地保护。可以说,异地保护是原地保护的一种补充和创新。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国就进行过古建筑异地保护。20世纪50年代初期,位于中南海的云绘楼、清音阁,采取异地重建方式整体挪到了刚刚修浚不久的陶然亭。据了解,在异地搬迁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专门介绍了中国木构建筑特点及迁移中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木构古建筑梁柱、斗拱、门窗等是标准化尺寸,榫卯接头是活动的,拆了还可以再搭起来,关键是不能把构件弄乱或弄坏。最终,经过一年多紧张工作,两座古建筑实现了按原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异地搬迁。

除了城市建设开发的需要,古建筑老化无法使用等问题,也是推动古建筑异地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古建筑收藏家赵文龙说,自己在安徽农村收旧家具时,曾眼见一栋两百年历史的老屋倒塌,牛腿花窗等建筑构件被拆散拍卖。“许多古建筑为个人所有,当房屋年久失修、不宜居住时,房屋主人必须在原宅基上盖新房,只得匆忙处理传了几代的老房子。”

根据《文物保护法》,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或使用人负责修缮、保养,但实际上有些人无法做到这点。赵文龙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异地保护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把马上要坍塌或拆掉的古建筑购买下,拆散了编号,再运到合适的地方进行异地重建,这是许多古建筑收藏家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出于对古建筑的兴趣与喜爱,赵文龙在经营古典家具店的同时,也不断开展古建筑异地保护活动。

新技术帮古建筑“搬家”

谈起古建筑的异地保护,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迁移技术问题。在电影《飞屋环游记》中,面对房子不得不被拆掉的现实,主人公利用上万个气球把房子搬离了原址。当然,这只是电影创作者的大胆想象,真实的建筑迁移技术十分复杂。

2009年3月1日晚9时,一场别开生面的古建筑平移创举拉开帷幕。当晚,两辆运载量为1400吨的液压平板车,历时14个小时,将原位于济南市经八纬一路拆迁片区的老别墅平移至28公里外的山东建筑大学新校区,而这项艰巨的工作是由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完成。

“我经常到经八纬一片区进行测绘,发现了这栋极具历史价值的老别墅。知道那里要拆迁后,就希望尽量保存下来。后来又与市中区有关部门协商,决定将老别墅搬迁到我们学校临港校区安置。”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姜波回忆。经过反复考察商榷,大家最终决定采取建筑平移技术让老别墅“搬家”。

什么是建筑平移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不改变建筑原有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将基础上的建筑与原基础切割分离,然后利用特制的平移系统将建筑物移动到指定位置的技术。“老别墅移动前,先将老别墅外部和内部加固,然后在楼体底部做一个底盘,底盘是钢筋混凝土做成的,承受楼体全部重量,平移时将建筑物及底盘置于拖车上,利用拖车完成迁移。”回忆起老别墅的搬迁过程,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院长张鑫感慨地说。

据记载,现代整体平移技术始于20世纪初。1901年美国依阿华大学因校园扩建,将重60吨的三层科学馆进行了整体平移,采用的是圆木滚轴滚动装置,这一技术在当时引起了土木工程界相当大的兴趣和广泛讨论。在我国,应用整体迁移技术首例是1992年重庆地区某四层砖混结构平移了8米。而像老别墅这样远距离的历史建筑整体迁移在全国尚属首次。

除平移技术以外,“异地重建”也是实现古建筑“搬家”的重要手段。2009年,济南市普利门片区进行拆迁改造,德式建筑风格的凤凰公馆引起姜波注意。“受欧洲建筑的复古思潮和探求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凤凰公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那个时期的建筑特色,展现了西方近代建筑对中国建筑文化、技术、型制等的冲击和影响。”深知这座建筑重要意义的姜波再次主张对其进行异地保护,并得到支持。

“‘异地重建’是将古建筑构件编号、拆卸后,运到异地将其原样重建的技术。与老别墅相比,凤凰公馆的面积、重量都要更大,并不适合远距离平移,所以我们决定采取‘异地重建’。”姜波说。当年9月,他带领十余位同学先对凤凰公馆进行了绘图,然后在图纸上标出每个构件编号,再把编号一一对应到凤凰公馆上。经过3个多月时间,4000余件建筑构件才完成编号并拆卸下来,最后运到山东建筑大学临港校区进行重建。

重建时,工人按照编号一块一块进行拼对,按照原来的位置修砌,包括门窗在内完全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凤凰公馆原来是用灰膏黄泥来黏合石块,石块之间缝隙很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貌,姜波常常守在重建现场进行指导。经过一年多时间,这项在大家看来“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真的完成了。

如今,迁到新家的老别墅被开辟为“建筑平移技术博物馆”,用自身经历见证并讲述着建筑平移技术应用的历史。而凤凰公馆变为展示各类建筑文物、老建筑构件和地图地契的展馆,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异地保护”要慎之又慎

古建筑“异地保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也有许多古建筑完成了“异地保护”。即便如此,文保专家对于古建筑“异地保护”仍然抱有审慎态度。2013年4月,成龙宣布将自己20年前购藏的四栋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消息一出,顿时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只要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保存于哪儿并不重要;有人认为,徽派古建筑是中国文化遗产,应该回到故地。当然,文保专家最担心的是对古建筑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一旦离开了原有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古建筑蕴含的信息就不完整了。

“古建筑的物理构成很复杂、也很丰富,它与所在地域的地理、气候、环境及人文背景甚至包括堪舆学——也就是所谓的‘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产生相应的建筑样式,如安徽产生了四水归堂,北京产生了四合院,上海产生了石库门。北方气候干燥,不可能出现四水归堂,如果把安徽民居搬到北京去,年轻人就不明白为何要让屋顶上的水流入天井。”在参加有关古建筑保护的论坛时,同济大学教授、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表达了鲜明立场。

虽然认可阮仪三的说法,但赵文龙认为古建筑“异地保护”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古建筑坚持的是‘尽量不侵扰’的原则,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随便移动,原址保护、原真利用是古建筑保护最理想状态。但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古建筑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甚至不复存在,那么对这些古建筑及时进行异地搬迁,也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赵文龙举例,上世纪80年代,浙江龙游鸡鸣山面临自然灾害与整体重建性改造,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主张对村内古建筑进行异地保护,当时选取了十几幢有价值的古建筑,移建至周边自然环境中。后来当地政府与企业家又购买了一些古建筑移建于此,使鸡鸣山成了与龙游石窟旅游景点配套的古建筑保护基地。“虽然此次搬迁保护存在争议,但二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民众给予了好评。”赵文龙说。

虽然关于古建筑保护的争论一直在延续,但大家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如通过多种办法保护古建筑,优先采取原地保护方式,对古建筑“异地保护”要多方论证等。

新闻推荐

外交部:对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涉疆法案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全会近日审议通过“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9日在例行记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