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症状前二次传播研究:广州超两成就诊无症状 家庭内高危
作为第三种高致病性的冠状病毒,SARS-CoV-2被认为比SARS-CoV、MERS-CoV能在病程更早的阶段就能传染给他人。有研究此前指出,30%-59%的SARS-CoV-2感染是无症状的,这给新冠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当地时间5月26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出版发行的《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在线发表了来自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Secondary Transmission of Coronavirus Disease from Presymptomatic Persons, China”。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广州地区新冠确诊患者接触者追踪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发病前COVID-19患者不同类型接触者的继发感染率(SAR)。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为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及该中心秦鹏哲。
由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此前的一些病例报告和建模研究也已表明,SARS-CoV-2的无症状携带在传播中发挥作用。研究指出,为控制无症状感染者,中国实施了积极的病例监测和加强社会隔离措施,包括接触者追踪、重点人群隔离、医学观察和减少社会活动等。然而,需要更多关于症状前传播特征的信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指导。
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1月28日至3月15日收集的接触者追踪监测数据。无症状COVID-19病例的发现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随访调查、积极监测在国内外COVID-19持续传播地区有旅行或居住史的重点人群。
论文提到,截至3月15日,广州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59例。其中83人(23%)在诊断时无症状,这83人中的71人(86%)随后出现症状。在随后会出现症状的这些病例中,其中38例有超过1人(范围1-90,中位数4)的密切接触。
这项研究最终确定并纳入了369名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中位年龄为35岁(范围为0-93岁),其中23.8%为指示病例的家庭成员,最终有1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新冠感染。这12例密切接触者患者中,8例出现症状,4例在这项研究进行时尚无症状。
研究表明,总体继发感染率为3.3% (95% CI:1.9%-5.6%)。分类来看,家庭接触者的继发感染率为16.1%,普通社会接触者的继发感染率为1.1%,工作场所接触者继发感染率则为0。
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年龄较大的密切接触者的继发感染率最高;大于60岁组的继发感染率为8.0%,小于60岁组的继发感染率为1.4%-5.6%。
而无症状指数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继发感染率最低,为0.8%。对比之下,轻症状者继发感染率为3.5%,中症状者5.7%,重症状者继发感染率为4.5%。
另外,和与朋友或亲属一般接触者相比,与指示病例一起生活的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会高12倍,而在指示病例确诊前2天内与指示病例频繁接触者感染风险则会高29倍。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结果证实了之前的一些报道,表明SARS-CoV-2可以在无症状期间传播。如果接触者和确诊患者处于同一个生活环境或与患者有过频繁接触,他们的感染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强调了需要立即进行基于接触的监测和保持社交距离。
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多数继发感染发生在家族聚集中,大于60岁的群体似乎更容易受到感染。这些结果与以往的流行病学特征报告一致,建议对无症状疑似病例应谨慎实施居家隔离。
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病毒的效率似乎较低。然而,这一发现不应妨碍隔离和监测工作。这项研究队列的基本传染数R0为0.3 (95% CI:0.2-0.5),远小于之前报道的总体R0(2.2)。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低传播水平可能是由于广州实施了积极监测、集中隔离和强有力的社交距离政策。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提到,对这项研究结果的解释应当谨慎,“一些局限性影响了我们对新冠继发感染率的估计。”首先,密切接触者的数量是有限的,只包括那些已经接触过的人,而且可能漏掉了无症状感染者。第二,研究排除了接触过超过2例确诊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第三,症状前传播期的定义还不明确。
然而,尽管有这些局限性,研究人员认为分析仍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即发病前COVID-19患者不同类型接触者的继发感染性传播。
未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的证据来确定人群特征、传染期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排出和持续时间。
论文链接: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8/20-1142_article(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5月27日,张家界市业余体育学校柔道队教练韩虎(前右)在指导学生。近日,湖南省张家界市业余体育学校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