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乡村风情的悠远吟唱 读刘亮程《一片叶子下生活》 刘小兵

滕州日报 2020-05-28 10:53 大字

初夏的夜晚,手捧刘亮程的散文集《一片叶子下生活》,一股清新恬淡的乡韵乡情扑面而来,那些村庄、土地、庄稼、虫灵,仿佛一一都鲜活起来,在晚风中暗自琴瑟和鸣,融入窗外的天籁之音,倏忽间,汇成了一曲乡村风情的悠远吟唱。

生活在新疆沙湾县的刘亮程,对乡村、对土地有着发自肺腑的热爱。散文集中的《与虫共眠》,完整清晰地记录下了他的这种思想积淀。一次紧张的农事之暇,作者止不住倦意睡倒在田垄附近的草丛里,听着那些此起彼伏的虫鸣,就像是从大地母腹里传来的生命清音,那一刻,他被深深震撼了。“有些虫朝生暮死,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相比之下,“而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人与虫的命运,何止让刘亮程牵怀,也第一时间激发起读者对幸福的追索。作者褪去尘世的那份喧嚣,以异常冷静的态度,唤起人们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一个农人的虔诚,盛情邀请人们亲近土地,亲近自然。“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作者以切身的体会,欣然告诉普罗大众,不要去追寻什么虚幻缥缈,人类的幸福就在与大地的深情相拥里。

西部边陲的乡村,不仅有大漠孤烟直的迷人风景,还有住着地窝子,赶着毛驴,拉着爬犁,各民族人民欢快行进在生活大道上的别样风情。不论是世代打铁的吐迪家族,还是作者的父亲,他们都以躬行者的姿态,在这片土地上不知疲倦地耕耘着,用淳朴的品性,坚韧的品格,书写着真挚而不乏热烈的乡村轶事。《最后的铁匠》围绕着一把歪把儿镰刀的命运,凸显出人性中闪光的一面。故事中的吐迪太爷爷和爷爷,一直把诚信放在做买卖之前。当年,太爷爷收了一个村民两块钱的定金,可刀打好了,一直不见那人登门。太爷爷故去了,爷爷一直把它挂在铁辅前,盼望那人来取。直到六十七年后,他们的善行终于让赏识它的人,买下了这把古董般的珍物。吐迪两代人的一诺千金,无疑令人感怀,而更让人值得珍重的是,“打铁人长年累月、一代一代积累下来的那种心理沉淀,通过一把镰刀对世界人生的理解与认识,倒真的应该被我们所汲取。”《坡上的村子》则以轻快的笔调,记述了“父亲”的乐观和坚强。一次老人家赶着马车回村,半道上一个车轱辘滚下坡,他硬是不畏艰险,骑着马便追,幸好半途密布的红柳丛拦住了车轱辘,让这场囧境从容化解。略带诙谐的文字,于忍俊不禁中,实则映射出作者一种安然的生活态度。这些饱含智慧的人生淬炼,如一道道别致的风景,共同构成了中华百花园中傲娇的民族风情。

以乡村为荣、守着乡村为乐的刘亮程,是个坚定的乡村守望者。作者借助《通往田野的小巷》,提出了“人与大地、乡村、田园、鸟雀该如何相处”这一命题,并以沉郁的忧思表达了浓浓的关切。放眼田畴,熟知农事的刘亮程,对于放任地里长草,是因为农人懒惰的说法,从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灼见。他真诚地希望,人们在种植庄稼的同时,也要慷慨无私地留一片绿荫,给飞过天空的小鸟、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虫灵,一个安身立命之地,以确保土地生长万物的权利。行走在这条通往田野的小巷,刘亮程以一个乡村哲学家的深刻,大声疾呼:“人只有缓慢下来,才会很从容地想想人之外的其他事情。”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面对广袤无垠的大地,面对流金淌玉的绿水青山,还真的应该保持一份理性和淡定,把这一环保理念,把这种守卫乡村的执念践行到底。

乡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一代代人共同的记忆,追缅在乡村度过的那些时光,回溯岁月深处依然泛着馨香的乡村风情,刘亮程以时不我待的文学担当,为渐行渐远的乡村、故园,谱写下深情的挽歌。乡村是生命旷野里的参天大树,我们就是那一片片叶子,生长在同一片星空下,相依相偎,恩恩爱爱,永不分离……

新闻推荐

汶川甜樱桃大量上市 线上销售火爆

本报讯(田甜刘杨)“您看,今年我家的樱桃长势非常喜人,需要的话马上就可以采摘邮寄。”近日,汶川县威州镇芤山村村民陈唐超通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