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做强产业 精准投入 协作攻坚 强化保障 洋县精准施策提升脱贫成色 本报通讯员杨国涛

汉中日报 2020-05-25 09:29 大字

洋县紧紧围绕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统筹人力财力物力,做强脱贫产业、做精脱贫投入、做好帮扶协作、做实兜底保障,确保脱贫成果人人过硬、户户达标。

做强产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4月15日,该县槐树关镇万岭村党支部书记郝维森带领群众在西瓜地里给地膜刺孔。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西瓜苗在薄膜中格外显眼。

“目前,全镇4200亩西瓜大田栽培已基本结束。为巩固脱贫成效,我们还新发展红薯1.2万亩,中药材3000亩,梨桃水果及板栗核桃1000余亩,不断夯实群众增收的产业基础。”槐树关镇副镇长任哲明说。

为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该县深入实施“5115”产业扶贫工程,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86亿元,先后建成213个扶贫产业园,发展壮大有机稻米、薯类果品、食用菌和中药材、林特产品、畜禽产品5大区域特色产业。

借助有机产业发展优势,该县在马畅、戚氏等平川贫困村建立有机稻米生产基地13万亩,黑米、五彩米基地2万亩,在槐树关、黄家营、桑溪等山区丘陵贫困村发展有机红薯、魔芋基地3万亩、木本药材基地20万亩、草菌药材基地5万亩、椴木食用菌20万架、袋料食用菌250万袋,全县13678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走上了稳定脱贫道路。

精准投入,补齐脱贫硬件短板 该县黄金峡镇杨庄村地处酉水汉江交汇处,山高路陡,处处悬崖峭壁。对农用车司机王金善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夏秋两季,经常因为天雨路滑窝车翻车,遇到连日暴雨,只能停车在山道上等待雨晴路干。

该县脱贫办帮扶杨庄村后,多方协调资金133万元,硬化道路4条6公里,拓宽整修6条道路9公里,架设铁索吊桥2座,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运输难题。路通了,外地客商多了,山里的农特产品也卖出去了。“现在年收入翻了两番。”谈到道路改善带来的变化,王金善乐得合不拢嘴。

为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该县先后投入资金8.29亿元,在110个贫困村实施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98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饮水安全及电力入户率达100%,贫困村发展瓶颈进一步破除。

按照“村要美丽、户要整洁、人要精神”的标准,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协作攻坚,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要不是苏陕协作帮扶,这个养牛场,咱想都不敢想。”5月3日,该县溢水镇花园村一组脱贫户李庆林在牛棚里边喂牛边介绍说,“现在还有30多头,年前卖了几头。”除了喂牛,老李一家现在还借助如洋协作资金积极发展椴木香菇,成为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产业大户。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务输出、人才交流、消费扶贫等方面,全面加强与江苏省如皋市协作交流,不断延伸协作的深度和广度。截至目前,如皋市已累计落实帮扶资金9998万元,实施产业基地建设、致富人才培养等对口协作项目93个,覆盖贫困人口1.4万人,带动增收410多万元。

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171家中、省、市包扶单位优势和57个县级企业力量,努力构建扶危济困的大扶贫格局。三年来,各级包扶部门共实施项目373个,投入资金848.43万元,引进资金71.66万元,实现消费扶贫1083.15万元,为群众致富增收和整县脱贫摘帽注入了源头活水。

强化保障,兜牢群众脱贫底线 今年元月,该县黄安镇庙垭村七组贫困户杨培峰受疫情影响一直未能踏上复工返程的列车。“一直在联系公司,得到的回复是4月7日之后才有可能返岗。”杨培峰无奈地说。

正当杨培峰为收入发愁之时,该县及时开发2104个疫情防控协管员临时性公益专岗,优先安排像他这样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业,全力保障群众就近就业。

除就业外,该县还在健康扶贫中全面推行贫困户就医“一降、二提、二免、三保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门诊慢病救助保障,贫困人口综合医保报销比例达91.23%,努力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在教育扶贫中,探索实施“1+4+18+285+N”的教育脱贫网格化管理模式,累计发放各类教育资助金5153.9万元,实现了“零辍学”和精准资助不漏一人。

同时,对4724户农村建档立卡低保户和1308名特困供养人员落实兜底保障,为13973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333.9万元,为享受生态扶贫“三项政策”的8154户贫困户发放各类补贴962.9万元,全面兜牢群众脱贫底线。

新闻推荐

湖北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8例 326例尚在医学观察

2020年5月24日-24时,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无境外输入病例。新增治愈出院1例,为武汉市病例。截至2020年5月24日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