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读书人的忧天下之心,比词藻重要 品读范仲淹的传世书迹

西安晚报 2020-05-24 06:24 大字

《道服赞》并序范仲淹《与秀才札》 (局部)范仲淹

□柳沣圃

“读书人的忧天下之心,比词藻重要。而今许多学子,却常以典故辞藻沾沾自喜,凌驾于人,如此学子,入仕为官之后,如何能体察民情,对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在电视剧《清平乐》中,年轻的仁宗皇帝正激动地读着一位官员的上书内容,发出连连称赞之后,将其提举在应天府书院之下。这位心怀天下的官员名叫范仲淹,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为当世乃至后世之人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范仲淹在剧中的出场也极为朴素,褴褛衣衫,一顶农耕遮帽,被应天府学生嘲笑毫无礼仪。而大词人晏殊却认为读书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该深入百姓生活,才能有更深刻的体会,范仲淹此举,正是为天下学子做出了表率。原来范仲淹的形象还这么饱满和丰富,看来我们要学的并不只是《岳阳楼记》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流传千古的不朽名句,正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曾主持著名的庆历新政,谥号“文正”。后人关注的多是范文正的政绩和文学,是他的为人处世和高风亮节。但却很少知道他的书法。提到宋代书家,每一位似乎都要说“书如其人”四个字,而这四个字,我想放在范仲淹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范仲淹的传世作品很少,但很难得的是墨迹居多,现有《道服赞》《二札帖》《师鲁帖》传世。宋代文人多喜与道士僧人交往,《道服赞》就是这种现象的体现,“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遥是与。”看《道服赞》不仅是看墨迹,还要看其文,看其后丰富的题跋,看后便会对这件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边读《道服赞》的内容,边观其书,书有法而词有气,有一种清丽通透的感觉,但是这清丽中又有沉着端庄之意。清劲瘦硬的点画形态倒真有道者的几分翩翩风度,有庄子所说的逍遥之感,但又不是飘忽不定,失之气韵的。范公字无纵逸之态,多得前人笔意,文醇笔劲,既美且箴。其文后有文同、黄庭坚、刘魁等多家题跋,题跋之中无不有“笔精而瘦劲,自得古法,世人可不知所重耶”、“不知其人,视其友谅哉”的赞叹。

《二札帖》《师鲁帖》,章法分布相对错落,不似《道服赞》整体章法排布十分匀称、给人正式严谨的感觉。《师鲁帖》则更为潇洒和与众不同,下笔极为果断,如“秋鹰搏兔”,意态精巧。也无怪黄山谷称其:“落笔痛快沉着,极近晋宋人书”,出现了明显的组合分布,字距也出现了丰富的变化。在结字的处理上,虽然多是上宽下紧,但是仍然能找到“亦”、“为”等下方宽博的古拙之态,可谓是“大格局”中的点睛之笔。

从整体章法上看,字密行疏是范仲淹书法作品的一大特点,《道服赞》《二札帖》《师鲁帖》皆是如此。时人或说行疏而气散,字小而气弱,我以为不可一概论之。观范仲淹书之章法,虽行疏然字聚,上多宽博而下聚中宫,故气聚而不散,点画挺拔,意蕴古拙,行疏更添清古。我们常常只关注字内空白,而不关注字外空白,忽略了章法的“意态”,行行错落,在大的错落空白之间,我的关注点更多地被团聚在一起的结字本身所吸引。章法错落,就像排兵布阵一般,“不乱”是极为难得的。也见世人多用此法,但成功者甚少,常吸引人去看章法,而忽略字的精华,因此本末倒置。而范仲淹的章法空白,正是给后人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借鉴之处。

范公所有书帖之中,“仲淹”二字都写得极小,显示出了自己的谦恭之态。或许范公之本意,并不在书法艺术,只当作实用工具而已,但是却代表了那一时期,古人书写信札尺牍的自然之态。

《艺术视界》欢迎来稿

投稿邮箱:meiziyishu888@126.com

来稿请用电子版,注明通信地址

最好有清晰配图

新闻推荐

给珠峰量身高的测三代登珠峰也是替叔叔圆梦

给珠峰量身高的测三代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建段意茜吴枫廖秀发自珠峰大本营邢雄旺。看专题报道扫二维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