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钓鱼城
□黎均平
初夏时节,气温嗖嗖嗖地往上蹿,让人一下子就把思绪拉到了公元125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那个直接影响中国历史、间接影响世界历史的夏天。
所有的目光曾经在钓鱼城聚焦。因宋元之间200余次、长达36年的钓鱼城之战,特别是蒙哥大汗城下受伤后殒命,合川钓鱼城世界闻名。
对钓鱼城而言,我说来就来了。这是我第二次到钓鱼城,与上次相隔了整整12年。
先乘船,后乘车。静静的嘉陵江,一碧如洗,一尘不染,夏水共长天一色。江上,凉风习习,波光粼粼。两岸,错落有致,高清如画。一条嘉陵江,携带渠江、涪江这两个子女,左绕右转,九曲连环,把一个合川区、一座合川城装扮得摇曳生姿,风情万种。坐在船上,“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的感觉油然而生。
溯流而上,船行至嘉陵江与涪江交汇处,重庆朝天门码头般的景象赫然在目,当地人称之为“小朝天门”。折返,顺江而下至南水军码头区域,从嘉陵江上可以清晰地仰视钓鱼城南面及其军事防御工事遗存。昔日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钓鱼城,如今山峦含黛,祥和宁静,多少故事被掩盖在一派连绵翠绿之中。一些偶尔露出的山崖和当年的军事设施,无声诉说着这里曾经的威严、悲壮和坚韧顽强。
回到出发的码头,我们乘车,从钓鱼城北面进入。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错峰和错开路线,这次我们反着走。穿过林荫大道,走到九口锅处,只见石坝上大大小小的锅状的坑,盛着澄澈的水,亮亮的,像极了石头的眼睛。据说在不同时段,这里曾被作为瞭望指挥所、熬制火药作坊等用途。随后,我们经过上天梯、“古钓鱼城”摩崖题刻、“山人足鱼”摩崖题刻、“一卧千年”摩崖题刻、三佛岩、三圣岩造像、古洞流泉、石曼卿“佛号大字”题刻等景点。间或,有民国三十五年秋孙元良游钓鱼城题诗“元鞑逞淫威,钓鱼城不破。伟哉我先烈,雄风万世播”等文化遗迹。原来,这是一条新辟的文化游览步道,把前人在钓鱼城留下的墨宝、故事、传说等以文化的形态集中呈现出来,试图让人摸到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感受到是战争和文化支撑起了钓鱼城景区。
转眼间,到了钓鱼台。钓鱼台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传说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奔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濒临死亡之际,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竿长钓,以鲜鱼馈赠灾民,民赖以生。从那以后,巨神留下足迹的石台就被称为钓鱼台,台前留有五个孔穴的巨石被称为插竿石。钓鱼台旁边,摆放着一架巨大的砲车。砲车,或称抛车、抛石机,特点是用大木作为底座,下设四轮,以便战时移动,南宋时已发展为可旋转改变方向的旋风砲车。砲车后方不远处,便是“独钓中原”的石牌坊。石牌坊后面,是著名的护国寺。
过了护国寺,便到护国门。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险关,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左倚悬崖绝壁,右临万丈深渊的嘉陵江,上书“护国门”和“全蜀关键”。据称,当年曾以栈道出入,靠“过河拆桥”的方式通行,是扼守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交战双方在这里经历了上百次惨烈战斗,但此门一直未被攻破。从护国门上居高临江下望,700多年前嘉陵江中的“一字城墙”残迹依在。护国门内外的悬崖绝壁上,也有很多题刻。
三圣岩、悬空卧佛、忠义祠、护国寺、上天梯、护国门、古城墙、古军营等依旧是钓鱼城的主要景点。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山、水、地、城、人文浑然一体、相映成趣,钓鱼城活力尽显。这次,因为疫情防控和维修等原因,忠义祠暂未对外开放。
再访钓鱼城,感觉历经岁月的洗礼,钓鱼城已嬗变成一座时间之城、历史之城、文化之城、未来之城、发展之城。钓鱼城不仅是一个考古遗址,也是一座精神宝库。“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乘借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之东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建国家5A级景区,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传承和弘扬坚韧顽强的“钓鱼城精神”,钓鱼城文旅大发展的帷幕已然拉开,态势如箭在弦。
我饱含期待,准备再来。
新闻推荐
由国务院新闻办对外推广局、芒果TV等出品的聚焦中国新兴行业领域奋斗者的系列短视频《闪耀的平凡》在芒果TV热血上线,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