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修己以敬贵人韫德

肥东晨刊 2020-05-21 08:46 大字

□周仕雪

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因有事耽搁,我和朋友冲进学校却被保安一声喝住:“不要跑,容易摔跤!”朋友不予理睬,我回头向保安知错地笑笑。

“我们这么大了,他还把我们当小孩看。”朋友嘟囔着。

“这是他的好心,如果他能在这件小事上获得责任感和成就感,我们何必非要抗拒?况且走过去也不耽误我们看风筝,这是一种礼貌。”我解释道,且拉着她慢慢走向操场。此事,我想起了另一件小事。

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在超市里采购东西。突然,妈妈手机铃声响了。开头几句我就听出来打电话的一定是房产中介、保险公司之类的。我以为妈妈会不耐烦地把电话挂掉,谁知她却走向几个比较安静的货架间。

“对不起,我现在不需要,谢谢你提供的消息——嗯,你还有什么别的事吗?——嗯,实在抱歉,我真的不需要——好的,谢谢!再见!”

估计是对方先挂的电话,过了一会儿妈妈才把手机放回包里,接过我手中的东西,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我不能理解:“妈妈,直接挂掉不行么?耽误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在做着他们的工作,他们态度很和气,你要尊重他们。也许对我们来说一分钟可以再多挑几个橘子,但对他们而言,你的礼貌也许会让他们维持更长时间的好心情。”

就在那一刹那我开始明白尊重是一种修养。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齐衰者,服丧之人也;冕衣裳者,是端肃的人,代表着秩序,瞽者,残疾之人,在那时多为乐师,用音乐教化民众。在孔子看来,“礼”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再普通不过的举手之劳,是一种谦下之风。

当我们谈论起“尊重”,我们自然而然加了后缀——“长辈”“老师”“学者”,然而我们确定忘记了“尊重”不是某一次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一种中华民族延续了千百年的习惯,是“礼”的具体表现。从孔子的“仁、义、礼”到孟子的“仁、义、礼、智”再到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最后发展为儒家五常,“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那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礼节,譬如见人问声好,别人说话时不插嘴等等,体现的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修己以敬,贵人韫德。

【作者系肥东一中高一(32)班学生指导老师:康宏东】

新闻推荐

媒体聚焦智能制造:供需严重失衡 今年人才缺口达300万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但与此同时,支撑服务智能制造相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