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关键在于如何落实
□本报评论员朱文龙
近日,有媒体从苏州大学获悉,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将在今年两会提交《关于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期的建议》。其中提及,应将男性配偶陪产假延长至38天,以更好地照顾、陪伴产妇和新生儿。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生育是女性的事儿,作为丈夫的“奶爸”们似乎跟孩子有点远。然而,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产妇在生完孩子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统计数据显示,不少女性在孕期及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接近20%会发展为抑郁症。适时延长陪产假,可以让男性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产妇和新生儿,既缓解了家庭育儿的人手不足问题,减轻了产妇的负担,又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促进家庭和睦,让孩子在出生之初就享受到父爱。
更为重要的是,“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一旦实施将,彰显出新时代的温度。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不少女性并非“不想生”,而是因为育儿负担太重,不敢生。男性陪产假延长后,可以让男女双方不断增强家庭观念,感受天伦之乐,进而激发出更强的生育意愿。
事实上,在熊思东提出这个建议之前,要求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的声音便已存在,一些地方更是进行了尝试。比如,上海市妇联就曾提出建议,夫妻共享半年产假,延长产假到182天,夫妻双方协商确定各自休假天数,并强制父亲休假不少于30天。不过,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多数男性的陪产假只有十多天,且存在“落地难”的问题。
这其中,法律的“缺位”是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劳动法只对女性产假有明确规定,但对男性配偶陪产假无说明,这就导致了各地执行标准不一。对此,熊思东提出以立法形式规定男性配偶陪产假制度,明确男性在育儿方面的家庭责任和生育权利。可以预见,这个建议一旦落实,男性陪产假将会有切实的法律保障。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要想真正落实“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仅仅将其写入法律中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企业出于用人成本的考虑,可能会对“奶爸”的就业提高门槛。虽说熊思东也提出了“对百分之百落实完成年度内男性配偶陪产假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税费减免、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奖励”,但这只是鼓励性措施,并没有配套的惩罚性举措,很难对用人单位产生震慑力。再如,陪产假延长后,男性的收入水平也应有所保障。倘若“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落地,男性可能会遇到收入减少的问题,因为按照现行规定,男性不能像女性一样,享受到生育津贴。这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或许会产生一定影响。
为防止上述现象发生,除了要将“延长男性配偶陪产假”以立法的形式予以明确外,相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应的制度规范为其护航,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积极落实。
新闻推荐
苏州提出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 创新打造“就在苏州”公共服务品牌
本报苏州5月20日电(记者王伟)今天,江苏苏州发布《关于建设劳动者就业创业首选城市的工作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