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饮料冒充奶粉案背后:食物过敏诊断难 特医奶粉乱象多
5月11日,湖南电视台《经视焦点》报道,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以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婴幼儿奶粉进行销售欺骗消费者”。报道称,近日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媒体调查发现,这些患儿被医院确诊为“佝偻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为“倍氨敏”的“特医奶粉”。而实际上,这款“奶粉”是一种固体饮料,并不具有特医奶粉资质。
真正的特医奶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我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审批管理。
患儿喝的是“蛋白固体饮料”
涉事商品的名称为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而商品醒目位置则标注着“法国进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字样。永兴县多家爱婴坊门店的法定代表人何先生表示,门店所销售的倍氨敏是从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直接进货的。
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是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种太阳”品牌的产品。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注册地址为湖南省长沙市,注册资本200万元。其经营范围包括预包装食品、含乳饮料和植物蛋白饮料、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销售等。倍氨敏是该公司委托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张家窝加工厂(现为天津市德恒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生产。
湖南唯乐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公关部门负责人陈先生表示,涉事产品经第三方检测,产品质量、标签合格,包装清晰标注是固体饮料,没有夸大宣传。该产品已于2019年9月停止委托代工生产,并召回全部市场产品。向市场监管有关部门备案。
陈先生同时向媒体提供了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华东测试中心、中检科(上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倍氨敏蛋白固体饮料检验检测报告。该报告显示,该产品的标识内容均符合标准,推荐标识的致敏物质一栏空缺。该报告所附商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显示,其标称蛋白质含量为每100g中11g,营养素参考值为18%。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市说新语”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选购消费提示》,固体饮料是用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制成的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的普通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产品注册审批。
永兴县出现的患儿为何把蛋白固体饮料当做“特医奶粉”食用?据永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已成立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健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对爱婴坊母婴店依法依规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
婴儿真的是牛奶过敏?
本次事件的起因是部分婴幼儿被当地医院诊断为牛奶过敏,所以需要使用特医奶粉作为牛奶的替代性食物。然而,这些婴幼儿是否真的对牛奶过敏?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追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周薇表示,食物过敏在国际上有严格的诊断流程,所以做出食物过敏的诊断应当十分慎重,检测过敏原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仅根据过敏原检测阳性,并不能诊断食物过敏。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是食物激发试验,但国内能进行标准的食物激发试验的医疗机构很少。目前国内对食物过敏的诊断较为混乱,市面上部分检测过敏原试剂的敏感度也存在问题。
她介绍说,临床上,食物不耐受等不属于过敏原检测的检查项目也被列入过敏原检查,且部分检查费用十分昂贵。这也导致了目前国内对食物过敏确诊的扩大化,湿疹、腹泻、便血、咳喘等症状都可能被归结为食物过敏。事实上,即使用食物激发试验查出阳性过敏原,也未必能下诊断。因为一些人的结果是阳性,但并不一定过敏。
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王良录介绍,一般来说,牛奶过敏的常见类型主要有两类,最常见的一类会引起皮炎、湿疹等症状;另一类则是典型的一型变态反应,会引起全身严重过敏。王良录也表示,食物过敏的诊断较为复杂,不能仅凭过敏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依据。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科技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大头娃娃”是缺乏蛋白质、营养不良引起的;而佝偻病则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钙造成的。所以要确定本次事件中婴幼儿所出现的“大头娃娃”、佝偻病等症状与倍氨敏之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孩子此前的整体膳食结构和记录。只有了解具体的膳食种类和摄入量,才能做出科学评判。
特医奶粉市场有空白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依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注册,生产企业也应取得相应的特医食品生产许可。中国曾在2010年和2013年先后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两套国家标准。2012年后,国内有多家乳企已具备生产特医奶粉的技术能力、生产条件,但一直没有获得相应资质。其原因是相关生产许可审核细则和临床试验规范等配套标准继续缺失,造成国内乳企仍无法进行特医奶粉的生产。
直到2019年2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正式发布,国内才有乳企开始生产特医奶粉。
宋亮指出,近年来特医奶粉刚需群体扩大,因其可以满足早产儿、体重偏轻的婴儿及过敏婴幼儿的需求。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于特医奶粉了解增多,市场开始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中国特医食品的市场规模在20亿~40亿元。特医奶粉的受众面虽然较窄,但毛利润很高。但国产特医奶粉在市面上仍比较少见,消费者的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这就给了很多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他们通过生产蛋白固体饮料,绕开婴儿配方奶粉和特医奶粉的相关监管,但实际上的产品定位和目标群体仍是特医奶粉及其刚需人群。
据宋亮介绍,四五线城市、县城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特医奶粉认识度不高,企业推广的成本较高。因此,生产特医奶粉的乳企一般将一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作为市场战略重点,这也就造成了在四五线城市、县城和农村地区特医奶粉较难获得,正规乳企不能满足上述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不法商贩进行夸大或误导式宣传,在市场上销售蛋白固体饮料,欺骗消费者。
5月13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文称,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爱婴坊母婴店将一款固体饮料冒充特医食品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虚假宣传特殊功能,涉嫌消费欺诈。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责成湖南省市场监管部门对涉事商家进行彻查,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李想俣)
新闻推荐
5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有记者提问:科技界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