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丰子恺设计“缘缘堂”

甘南日报 2020-05-20 09:31 大字

◎周惠斌

缘缘堂”位于浙江桐乡石门镇,是丰子恺在1933年亲自设计的一座富于典型江南风格的民居宅院,高大轩敞,典雅明爽,融古朴、浑厚于一体,其主体建筑为三开间的朝南二层楼房。

缘缘堂的底楼有三间房,中间为客厅,厅堂正中悬挂着马一浮先生题写的堂额“缘缘堂”三字,笔力雄健,情趣生动。厅堂的中央原有吴昌硕的大幅立轴《红梅图》,满纸繁华,生意盎然,两旁分别为弘一法师所书的对联“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以及丰子恺自己书写的杜甫诗句“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1933年春至1938年1月,除了奔波在外的日子,丰子恺在“堂前燕子呢喃”的缘缘堂居住了近5年时间,创作了许多文章和大量图画,他的朋友们因此不无羡慕地说:“丰子恺乡居5年,是他平生创作生活中的黄金时代。”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丰子恺传世的《缘缘堂随笔》,却是在缘缘堂建成之前就已完成写作并付印出版。1926年秋,弘一法师云游来到上海,丰子恺请恩师为他将来的新居题名。弘一法师让他在小纸片上写下一些自己喜欢的、意义又可相联的单个汉字,团成小纸球,放在香花供奉的佛像前,然后两次拿阄,结果打开一看,两个都是“缘”字,就为丰子恺写了一方横额“缘缘堂”。1931年1月,丰子恺将写于1925年至1930年间的20篇散文结集为《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因为书稿的写作时间比缘缘堂的建成要早好几年,所以丰子恺常说“缘缘堂”是“先有灵魂”“后有躯壳”。

抗战初期,缘缘堂不幸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之中。然而文脉薪火相承,在新加坡广洽法师的资助下,缘缘堂于1985年按旧貌重建。叶圣陶先生不顾年迈病目,为缘缘堂题写了“丰子恺故居”的匾额,赵朴初先生则欣然作诗:“恺翁作画有殊徵,笔笔常存恻隐心。世界缘缘无有尽,三生松月庆堂成。”

(摘自《人民政协报》)

新闻推荐

一个教室只坐20多人、午餐送到班级:武汉初三复学准备好了

5月20日,武汉市将迎来初三学子复学复课,初三学子及父母多有担忧,“教室空调开不开?”“孩子在教室需要戴口罩吗?”“孩子在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