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爱晚亭
几年前,去长沙培训,错过了登岳麓山、游爱晚亭,甚感遗憾。此次再赴长沙,不顾旅途劳顿,走出酒店毫不犹豫地直奔我心向往的爱晚亭!
闻名遐迩的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半山腰景色优美的清风峡中,距离极负盛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仅三百米之遥。此亭坐西向东,四面山峦耸翠,左右溪涧环绕,与周围空濛山色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
爱晚亭,是中国古代“四大名亭”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有文人认为这“红叶”二字太俗,过于直白,缺乏诗意,遂取唐代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改为“爱晚亭”。
岳麓山,为长沙乃至湖南一方风水和文化宝地,是湖湘文化的中心。几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慕名来此,登山赏景,于爱晚亭下题诗作赋,吟咏抒怀。可惜的是,古亭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时,时任湖南大学校长的李达函请毛泽东主席为亭题名。主席欣然应允,写下“爱晚亭”苍劲挺拔的三个大字,悬于亭上。
爱晚亭,八柱重檐,彩绘藻井,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其造型古朴典雅,俊逸脱俗,堪称我国古代亭台建筑的经典之作。亭前花岗石方柱上,镌刻一副长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该联为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初建爱晚亭时所撰。清风峡幽静秀美,霜枫欲燃。作者在描绘爱晚亭一带自然景致的同时,亦流露出一份恬淡闲适的心境。
自远处看,爱晚亭一亭翼然,卓立石上,既不失稳重端庄的古朴之美,又有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带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和精神的飞升。
爱晚亭,是“人文名山”岳麓山的点睛之笔,不仅以其风物绝佳和历史意蕴深厚而取胜,这里还是革命活动圣地,更留下一代伟人的深深足迹。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是个体育运动的热心实践者,喜欢爬山、野游和露宿。岳麓山和湘江两岸的山岗上,是他常去锻炼健身的地方。爱晚亭,也是他时常光顾的地方。周末和暑假,他经常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几位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走出校园,来此亭下,聚会休憩,留下许多佳话。
一个世纪前的旧中国,那个积弱积贫、内忧外患的混沌年代,一群风华正茂、心忧天下的年轻人,就在这爱晚亭下,一起读书学习,纵谈时局,探讨真理,思考人生。他们忧祖国之命运,望革命之前途,时而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慷慨激昂,时而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沉浩叹。
亭内壁,嵌方碑一块,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的《沁园春·长沙》词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多么豪迈的情怀,多么激扬的文字,多么远大的抱负,多么崇高的理想!此刻,站在这里,我旁若无人,一字一句地诵读伟人当年奋笔写下的这首大气磅礴的壮美诗篇,万千感慨,一时涌上心头。
适值初夏,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游人徜徉其间,除了感受古诗“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的浪漫意境,还很自然地联想到它更深一层的内涵。
一晃,临近黄昏,晚霞飞逝。从山上下来的游客渐渐多起来。爱晚亭前,人影绰绰。散散漫漫的一帮游人,或倚于亭下小憩,或忙着拍照留念。一拨人离开,一拨人又至。纷纷攘攘的人流,带走了爱晚亭最初的那份宁静和悠远。
沿一段曲折的石阶,独自走到亭子附近的水潭边。在一块兀立的大青石上坐定,对着夕阳晚照中的爱晚亭,我凝思遐想,久久不愿离去。查君书 文/摄
新闻推荐
5月18日,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全国人大代表、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任在今年全国两会将带来一份关于电动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