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周炳揆:希望这房子能在我手里保护好

澎湃新闻 2020-05-18 14:54 大字

编者按: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因为有这样一批“上海人”,他们对城市的历史、生活、文化充满热爱与期待,成为城市精神的生动写照。翻开《住在武康大楼》,跟随陈保平、陈丹燕老师,走进一栋百年建筑的日常生活与公共记忆,听听大楼居住者和风貌保护区总规划师的讲述,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栋楼、一个街区去感悟这座城市丰满的血肉和涌动的灵魂。

周炳揆家是参加访谈的对象中房子保护得最好的。他在这里住了60年,至今保持房屋原貌。除了统一拆除的热水汀、烫衣板等,他没有动屋里的任何结构。

 周炳揆接受访谈

周炳揆接受访谈

问:您是什么时候搬到这栋楼的?

答:说来也凑巧,我们搬过来是1956年6月17日,今天是6月18日,我算了一下,我们搬到武康大楼已经是59年了。我幼儿园读到中班过来的,在这里上幼儿园再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到“文革”。“文革”期间比较走运,没有“上山下乡”,被分配在大中华橡胶厂做工人。改革开放后再读书,后来考到市政府去做公务员,外经贸委公务员,再出国读书。后来回来了就在外资企业工作到退休,现在退休了5年。基本上我从小到大,到工作都是在这儿的。对这幢大楼也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问:你那个时候来的时候,这个房子当时的格局是怎样的?

答:我们当时进来,就是这样一整套,也就是现在看到的这么一个格局,整体格局基本上没有变过。爸爸是搞工程建设的,所以他对这种上海的建筑和一些市政规划都很重视,对一些老的建筑,也有他自己的一些观念,要保护好。所以这方面,我也是受家庭的影响。 

问:慢慢长大后,对这个房子有没有新的感觉?

答:刚搬来的时候,我和我姐姐都住在这个房间(现在做客厅了)。那时一家有六口人,爸妈、祖父和三个小孩。现在的书房当时是祖父的卧房兼书房,现在这间房间还原封不动做书房的原因,是为了纪念祖父。我和他的接触比较多,他教我英文,从很小的时候就教。还给我讲《三国演义》,当时天平路淮海路那个书亭,他带我去买《三国演义》连环画。我记得大概一套是60册,它是跳着出版的,所以我们经常去。一个星期要去两次,去看有没有新的,有新的就买,后来60册全部收齐。现在的这个书房,我特意做了一个红木的书桌。这个书桌与祖父当时的书桌完全一样的,位置也一样。当然式样不可能百分百一样,但是仿造他书桌的式样,凭我的记忆,还特意让家具公司做了一个垫脚板。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祖父在垫脚板上面放了一个饼干箱,里面有饼干。我小学的时候放学回家,他会给我吃两块饼干。饼干味道特别好吃,那时是三年困难时期,两块饼干不够(吃),这个饼干箱对我来说是太诱惑啦。他在看书的时候,我就钻到下面去,拿箱子。那时候我想祖父也不知道我拿他饼干吃,现在我感觉祖父他是完全知道的,装作不知道。有时候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讲,也是一种爱,他就是让你多吃饼干。

 周炳揆的书房,左边的家具是他爷爷留下的,右边的家具是周先生结婚时的家具

周炳揆的书房,左边的家具是他爷爷留下的,右边的家具是周先生结婚时的家具

问:您小时候和现在这栋楼变化比较大的是什么?

答:我觉得从大楼本身来讲有变化,大家都知道的。原来没有空调,房子是干干净净,现在大家装空调室外机啊,哎呦,走廊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线路、管道。但是有一点非常好,政府也出了大量的资金,几年以前也重新做了规划,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举措。他们没有把这栋楼改得很现代化,把墙都敲掉。多次的大修,能够修旧如旧,这一点我觉得徐汇区房管部门同志做得相当不错。所以现在,像我们平常走出去,看到人家把这儿当作一处旅游景点,大家都来这拍照,而且能看得出很多人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的。从我们三代人住在这里这么多年数,我们觉得这栋房子能得到现在这样的重视,从心里面觉得很开心。

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变化,邻居的变化。原来600号的邻居,也是上海很有名的一个医生,他在“文革”期间搬掉了。但我觉得,不是说现在不好,现在有现在的好。比如说,为什么我现在还要生活在这里,我喜欢武康大楼的一个原因,是住的人的多样性。这里各种各样身份的人都有,有公务员、搞艺术的,也有一些技术人员,也有很多外国人。

确实,后来邻居间打交道没有原来那么频繁,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非常大。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几乎没空余时间,常常出差,每天早出晚归,很少有机会跟邻居进行比较深入的沟通。但这不妨碍你觉得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一种多样性。像是我们隔壁的人喜欢养鸟,我就觉得很有趣,这个鸟笼就放在走廊里,他这个兴趣已经几十年了。603和楼上也有两个老外,我们经常谈话,有时他来家里喝茶。很多外国人很喜欢上海这种老房子,他不一定是住不起其他更豪华的房子,他喜欢和当地的居民住在一起。 

问:“文革”中房子受到过破坏吗?

答:运气比较好的是,这套房子在“文革”中,也没受到破坏。而且房间的水波纹的玻璃窗都是原配的,很多人家都看不到了,这有点运气,这个时候正好我爸爸“文革”中受到冲击,房源紧。我爸爸请单位里的“造反派”用这间房子做办公室,我们当时住到旁边的两间里。做了两三个月后的办公室后,他们觉得这里不 方便。设计院一般都在市中心,所以他们后来把办公室搬去黄浦区了。爸爸作为工程局的人对设计比较熟悉,和他们的关系比较好,他们走了,房子又还给了我们。房间钥匙和一些设施一直保持到今天,原配的水波纹玻璃都保留到今天。我希望这房子能 在我手里保护好,让这个房子有个历史的意义。

 保留完好的房门细节

保留完好的房门细节

问:房子买下来后很多人都装修。我们听居委会书记介绍,您这间保护得最好,我想问问为啥道理这么多年,从令尊到您这一代从没想过要装修?

答:我这个房子你们看到的格局,这个装修是在2000年(做的)。当时我请了好几个装修队,让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当时一个搞装修的人,老新潮的,建议我把墙头都敲了,重新分割和组合。我让他啥也不要动,我装修就要按原来的样子装修。后来没有请他们,但我知道这里有几套房子就是像他讲的重新分割。一方面是有家里的影响,我爸爸是工程设计人员,他对上海的市政建设,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对市政建设很关心,他设计了很多自来水厂。他就一直讲这个房子是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不要去动它。这是受到家庭影响,还有我本人比较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方面相互影响。

 保护完好的门把手

保护完好的门把手

事实上,我认为20世纪20年代,设计的房子的观念很先进。一进来生活中需要的都有,比如说保姆间、厨房间,还有两个小间(储藏间),都考虑进去了。我觉得现在装修并不先进。当时设计这个房子的时候,这些功能都用上了。只有住在这里住的时间长了,人家看觉得这里是缺点,其实都是优点,包括它的层高。很多人家为了中央空调,做了吊顶。中央空调是舒服了,但我坚决反对,顶是绝对不动。现在只有我还在用窗式空调,为啥坚持到现在呢,是结构简单,不破坏房子,不打洞。

 还在使用的老式钥匙

还在使用的老式钥匙

问:房子会一直住下去?有没有别的考虑?

答:对我们来说,因为这个房子应该讲是父母亲留给我的,我们也非常喜欢这个房子。刚刚我也讲到了,这个房子等于是除了居住的作用以外,还带有对长辈的纪念。我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要把房子保留好,至于我身后的事情,我就不做安排,应该顺其自然。

 

以上图文摘选自新书《住在武康大楼》(陈保平 陈丹燕 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

点击了解更多

新闻推荐

蓝莓枸杞叶黄素1折特卖 12瓶只要299元 再送专用眼部按摩器一个

赠品200份数量有限,送完即止,快快拨打抢订热线:400-6564-626江西佰灵实业有限公司眼为心灵之窗,请保护好您的眼睛,不要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