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 胡风胡韵,处处皆笑容
在大同 市西郊有着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云冈石窟。
这里的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45个,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龛1200多个,大小佛像59000多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 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 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建成的云冈石窟直接导引了我国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同时,云冈石窟胡风胡韵最为浓郁,汇聚了印度、中西亚、希腊、罗马等各种艺术元素,反映了世界各大文明的融汇交流。
01. “胡风胡韵”的鲜卑文化
说起云冈石窟,那得从一千多年前讲起。据史料记载,公元5世纪中叶,来自凉州的高僧昙曜法师奉文成帝之命,在首都平城以西的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刻佛像各一”。这也就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开始了。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云冈共有通示、灵岩、护国、兜率等十座规模宏大的寺院。
主要开凿于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自然被赋予了浓厚的鲜卑族文化,甚至可以说云冈石窟是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北魏史,处处渗透着鲜卑族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子。就拿鲜卑族喜欢弹琵琶这件事来说,北魏时期就有“琵琶长笛曲相和”的乐器配合使用习惯,琵琶更是成为王公贵族争相学习的乐器。对应到石窟中,第6窟中心塔柱的太子骑象、入城、七步莲花故事造像都有弹琵琶的供养人造像。第12窟东北角有手持五弦曲颈琵琶的乐伎。
曲颈琵琶在云冈石窟造像中大量出现,是当时社会较流行的一种乐器,但现在很少见。曲颈琵琶本出波斯,由西域传入我国,新疆克孜尔第60窟也有曲颈琵琶,其他窟还有直颈三、五弦琵琶。
鲜卑族喜欢弹琵琶的生活习俗,既有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本身对乐舞的偏爱诉求,也有丝路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更是安邦立国后北魏鲜卑人的雄心、自信所带来的兼收并蓄、开放宏阔的文化气象之体现。
除了乐器,云冈石窟还在形象生动地展现着当时鲜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场景与习惯,似乎每一窟,每一像都在活灵活现地讲述着一千多年前的“生活故事”。
02. 欢迎来到“欢乐世界”
或许是太过出名了,对于云冈石窟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细致,以至于竟有人发现:云冈石窟造像竟然几乎都是笑容满面的,称得上是一个“欢乐世界”。不管被世人遗忘了多久,也不论经历了怎样的浩劫,它们都始终面带微笑,坦然处之了。
不信你看,云冈石窟最具标志性的露天大佛显然是在笑。他目光炯炯,身材健硕,嘴角微微上翘,完全是一副胸有成竹、自信满满,似乎能带着我们走向春天、走向旷野、走向未来的“带头大哥”的样子。这与此前敦煌石窟佛菩萨的冥思苦修,与此后龙门石窟佛菩萨的恭顺自省,显然大为不同。
在云冈三窟西侧,还有一位想着心思的胁侍菩萨,她的眼神是直楞楞的,嘴角却挂着抹不掉的一缕缕喜气。同样是胁侍菩萨,最具原始、古朴气息的十八窟的这位却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几乎在嬉笑间就已经看透你蕴藉在心头的那种种美好。
在十八窟兀凸而斑驳的岩壁上,还有一位虽未雕刻完工但西方特征非常明显的佛弟子,一副兴冲冲急于出世要跟游者讲述什么的样子……
在这里,只要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自然的、真诚的、动人的、美妙的、神奇的各种各样的笑。
说起为什么这些造像都如此“欢乐”,专家们考证出来,从云冈石窟第二期起,北魏皇帝就下诏要求天下美女来平城做佛、菩萨和侍女、伎乐、飞天的模特儿。艺术当然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其实才是最为高妙的艺术。
当北魏那几位奋发有为、胸怀大志的年轻皇帝邂逅了高僧法果、师贤、昙曜和来自敦煌的一个个杰出石刻艺术家,艺术和生活就同时发生了变化,雕像也就展示出难以掩抑的蓬勃、激荡而欢欣鼓舞的精神面貌。
03. 这里的“飞天”更阳刚
现在谈到“飞天”,一般指的就是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在被敦煌壁画“独霸”之前,壁画和造像中的飞仙形象也可以叫做“飞天”。
在云冈石窟的飞天群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在门楣或龛楣上有些半裸上体,身披络腋,下身着衭,赤足,舞姿刚健的飞天。
在第6窟后室中心塔柱两面下层龛楣的飞天,在连珠纹装饰的空间,一手叉腰,一手伸臂举连蕾,侧身斜飞;第8窟后室,平綦藻井的飞天用力直伸右臂的舞姿,更具有北方游牧民族阳刚之美的气息。这与我们印象中“飞天”那总是婀娜多姿、身材纤细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别。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第6窟刚健舞姿飞天的上格中间,有一身发髻高耸,着短衣长裙,裙尾飘扬风带萦绕的汉装飞天。第6、8窟都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以后,逐渐开凿的石窟,其中飞天的舞姿造型,既有北方民族健美昂扬的飞天,也有柔婉婀娜的汉装飞天。
云冈石窟会出现这么多形态各异的飞天形象与自然还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5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统一了北方十六国,结束了北部中国纷战270余年的战乱局面,与南朝的刘宋对峙,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和安乐的时期,贵族王室自然也就有心思享受生活了。
此外,鲜卑原就是游牧民族,本性喜爱歌舞,不但喜欢观赏乐舞表演,更爱以舞自娱,他们欣赏的是豪健粗放之美。,这也就难怪飞天们跟着也就刚健、壮硕了起来。
04.竟然是被日本人重新发现
伊东忠太是日本有名的古建筑专家,1902年,他千里迢迢来到山西,主要是为了调查辽金时代的中国建筑。可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了“额外”的收获——大同附近居然保存着云冈这样无比重要的北朝史迹。经过一番考察,他的云冈考察报告很快在全球的东方学界美术界都引起轰动。
从那以后,在武州川边的漫长古道上,朝圣者们不绝于途,研究中国美术的外国汉学家,日本人关野贞、常盘大定,法国人沙畹,瑞典人喜龙仁等,当然也有中国的一流学者,如陈垣、郑振铎、梁思成、刘敦祯、林徽因,等等。
在“重新”发现云冈石窟的专家学者中,一位来自法国的汉学家同样引人注目,他就是埃玛纽埃尔·爱德华·沙畹。1907年3月27日至1908年2月5日,他与摄影师一行人等在短短数月间,遍历冀、鲁、豫、陕、晋等省,考察文物古迹,采集了至可宝贵的一手图文资料(石窟造像、金石拓片等)。
1909年,他在巴黎发布了《北中国考古图录》,含影像约545页,收集云冈石佛寺及龙门石佛寺等的建筑与雕刻的照片和图录,图版卷有238幅是关于佛教遗迹的,其中图片有78幅是关于云冈石窟的,真实反映了20世纪初云冈石窟的风貌。
此后,云冈石窟遭遇民国文物盗售风潮,被侵华日军偷盗,《北中国考古图录》也就成为我们了解云冈石窟原始风貌的珍贵影像,对于国内外学者研究云冈石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几乎成为必读书目。
05. 到云冈石窟 究竟怎么看
音乐、舞蹈、衣食、宗教……云冈石窟的故事似乎总也讲不完。当然,百闻不如一见,要想充分感受它的魅力还得是要亲自到大同走一趟,仔细聆听那一尊尊塑像、一尺尺壁画诉说的前世今生的故事。
那么到了云冈石窟,怎样欣赏那些艺术瑰宝才不会虚此行呢?专家们给出了建议,那就是要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进行参观,如此才有风格的对比,才能感受西方佛教渐进的过程和变化,发现鲜卑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这些变化与融合在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等方面均有体现。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把59000多尊佛像每一个都看完,在如此众多的选项中该如何取舍,从什么地方着眼来欣赏呢?
专家也给划了重点,比如感受早期石窟艺术定要看一看“昙曜五窟(16-20窟)”,“昙曜五窟”由当时著名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是开凿最早的五个石窟,也是最具皇家象征的五个石窟。中期石窟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而著称,展现了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值得细细观摩的石窟有许多,比如第6窟。第6窟是一座极其宏大的塔庙,堪称北朝雕刻艺术的博物馆。第12窟又称“音乐窟”“佛籁窟”,洞窟中的乐伎舞伎或婆娑起舞、信手散花,或击鼓敲钟、怀抱琵琶,塑造了一种理想的佛国世界,展现了佛教弥勒天宫的壮丽与辉煌。第15窟也很是与众不同,该窟全部由小像组成,没有大佛。近万尊佛像端坐在佛窟四壁的小洞窟里,排列有序,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来源:凤凰网)
新闻推荐
长宁实验小学学生排队入校。澎湃新闻记者?邓朝键?图?上午8点20分,上海长宁实验小学迎来了全部460名四、五年级学生,静谧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