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东港区多村联合发展实体农业项目 目前,由6个村整合资源建设的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项目已初见成效

日照日报 2020-05-18 05:32 大字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崔彦峰 卢立平)想发展产业上项目,却受资源要素条件的限制,不是缺资金、技术,就是缺土地、信息,单靠一村之力难以进行。通过探索跨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东港区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项目聚集,提升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4月26日,后村镇皋陆河流域,软枣猕猴桃种植基地项目完成灌溉设施配套,刚刚栽植十多天的软枣猕猴桃幼苗已经开始吐绿,再过三年便可见果收效了。而项目的成功建设,得益于杏坊、曲河南岭、蔡家官庄、西陈家沟村、小代疃村、丁皋陆村6个村的联手打造。

去年10月份,参加后村镇组织的农业产业发展考察刚一归来,杏坊、曲河南岭、蔡家官庄、西陈家沟村4个村就合计着上软枣猕猴桃生产基地,可用地成了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林果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这些林果专业村土地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于是他们瞄向了临近的小代疃村、丁皋陆村。由于靠近工业园区,这2个村大部分村民长年就近务工,大量土地有待于开发。

你有合作社经营经验,我有成片待开发土地,通过后村镇党委政府的撮合,最终6个村一拍即合,决心共同发展软枣猕猴桃项目。“一个村的力量薄弱一点,但几个村抱团联建,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项目发起人杏坊村党支部书记孙夫竹说。

项目定下来了,由谁来建,谁来管?在后村镇党委的指导下,今年2月10日,由杏坊、曲河南岭、蔡家官庄、西陈家沟4个村的党支部共同领办的新盛合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联社正式挂牌成立,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原来4个村党支部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股东,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很快,合作联社和小代疃村、丁皋陆村签订共同开发协议。由这两个村负责进行土地流转,合作联社按照每公顷7500公斤小麦的国家保护价折算定期支付土地流转费用。村庄之间抱团聚力搞开发的格局就此形成,软枣猕猴桃产业发展之路豁然开朗。

依托合作联社,4个股东共同出资1000万元资金,对流转过来的70.6公顷基地进行先期开发建设,并均摊给4个股东进行运营。后村镇也出台土地流转扶持措施,支持合作社成片发展特色产业。今年刚一开春,基地便早早复工开始实施深翻作业,配套水利设施,目前已经完成苗木栽植。

基地建成后,由合作联社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对外销售,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合作联社还与南湖镇山河猕香猕猴桃基地建立联系,为基地后续管理运营提供管理人员、技术团队和销路支持。

如今,这种通过几个党支部携手领办合作联社,推动产业联合促抱团发展、资金联动促互助发展、经营联抓促高质发展、资源联管促统筹发展的“四联四促”模式,已经在东港各地推广。“一个‘联’字,打破的不仅仅是资源要素有效流动的村域壁垒。”该区组织部门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跳出各自为战的惯性思维束缚,各村上项目搞开发不再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1+1 一定能大于2。”

最近,孙夫竹抽空就拉上另外5个村的书记到合作联社会商。前不久,这六个村有了一个新计划:发挥杏坊村的旅游产业辐射作用,利用曲河南岭、蔡家官庄、西陈家沟的林果资源,小代疃村、丁皋陆村的自然风光,联合开发特色农业观光采摘项目。“不出几年,这里将变成可采、可观、可体验的田园风光打卡地、城里人休闲目的地。”提起未来的发展,年过花甲的孙夫竹意气风发。

新闻推荐

深圳发起“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

本报讯(记者刘友婷)日前,深圳市消委会发起“凝聚你我力量让消费更温暖”系列公益活动之“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鼓励深圳线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