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技术人员经过5年不懈攻关,使一款树脂产品的白度连上3个台阶,从而打开销路 “3”的跨越,成就“白富美”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5-13 03:43 大字

5月初,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第二混炼包装现场,4条包装生产线一字排开,随着巨大的机械手不停忙碌,一袋袋刚封装好的GE-150牌号ABS树脂产品被源源不断送上传输带……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不少化工产品产销低迷,但我们的GE-150产品却逆势上扬,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8500多吨。”混炼包装车间主任谢洪涛笑容满面:“这都源于‘3’的跨越!”

原来,GE-150牌号ABS产品诞生之初曾有一点先天不足——外表不够白。为解决这个影响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吉林石化技术人员经过5年不懈攻关,终于使该产品的白度连上3个台阶:从52到55,到57,再到59。

沉入一线,方得始终

陈明又到现场取料了,胶乳和粉料弄到衣服、头发和脸上,狼狈不堪。

陈明是吉林石化ABS树脂研发中心副主任,也是GE-150牌号ABS产品白度攻关组的领队。

在五大通用塑料中,ABS的生产工序最为复杂,产品白度会受到PB(聚丁二烯)性能、接枝效果、助剂和引发剂残留、原料储存时间、加料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经过全面分析,陈明决定把接枝配方作为课题组的主要突破口。几批试验中,陈明都发现一个问题:“小试设备能实现的目标,到了大装置上往往变得很难实现,比如加热系统,小试做的时候水一热,过一会儿温度就上来了,但大装置由于体积大,搅拌器的搅拌程度也不会像小试那么彻底,所以小试成功并不意味着实际可行。”

这让陈明深刻意识到大装置生产的复杂性。为充分熟悉装置,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效对接,陈明频繁下车间、上一线,跟内操一起看MES和DCS 系统,他还鼓励小组成员一起去装置学流程,学技术。用陈明的话说,“沉入一线,方得始终。”

累积的次数多了,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用3M6200半面罩防毒面具罩住口鼻,扣好头带卡扣,调好头带松紧,又测试了一下气密性,杨义勇推门进入实验室。

作为科研小组的主力之一,杨义勇承担了接枝聚合试验的大部分实操,迄今为止,他前前后后参与了大概300批次实验。“天天梦里都在做实验,誓让产品变成‘白富美’!”杨义勇开玩笑地讲道。

经过长期工作历练,杨义勇的心态变得很稳,很少因为实验失败而产生巨大心理波动,这种稳重,是珍贵的科研品质。“干科研就得文火细熬,一步步摸索,如果哪次试验结果比较好,就继续按照这个方向调整,累积次数多了,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杨义勇说。

基于不懈试验,几年来,课题组获得重要数据2000多个,重新设计配方100多个,慢慢从小试走向中试,又走向了工业化应用。

“事没成就停下来,我过不好年”

2017年底,用户反馈GE-150牌号ABS产品外观有差距,注塑机打出5片以上的时候,样片外表出现一层污垢。课题组试验发现,是抗氧剂的问题。

“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抗氧剂替代!”组员宋利忠二话不说,接过这项重要任务。

“事没成就停下来,我过不好年。”从年初开始,宋利忠先后试验了10多个厂家的20余种抗氧剂样品,直到2018年8月,他终于在一种成本较低的抗氧剂上再次取得成功。

这一次,年近半百的老宋,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就这样,在课题小组不懈探索下,GE-150牌号ABS的白度从52陆续提升到55、57、59,同时,多重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升,一跃成为公司“拳头”产品之一。

干科研,要有前瞻性,白度达标后,这个攻关团队并没有停滞不前。

“目前,我们在GE-150产品白度方面所储备的技术能达到64以上,并且结合PB聚合调整,可令产品的光泽度、强韧平衡性更加完美。” 陈明介绍,该课题组的“新型接枝聚合工艺”“加工助剂新体系”两个成果,不久后就将在吉林石化新建设的广东揭阳60万吨ABS新生产线上进行应用。

新闻推荐

大战大考中,全国各地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线成立临时党组织在最前线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

5月6日16时46分,北京西站,武汉至北京西G4804次专列准时到达。“欢迎回家!”北京市社区防控组西站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党员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