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记忆》音频专辑上线 呈现最真实的“抗疫”故事
1月23日武汉封城,1月25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发出请战书,2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接收第一名患者,3月8日胜利休舱......2020年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注定将被载入史册,中国武汉,也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战场成为2020年开启之时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从“紧急抢建”到“休舱落幕”,35天武汉的方舱医院共开放床位1.3万余张,收治轻症患者1.2万多名;来自全国的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援助方舱。在这里发生着不同背景、不同诉求的不同群体在战“疫”中的生活、工作故事。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手稿,记录了我们共同战“疫”的故事。5月12日,首部全景式方舱医院抗疫实录《方舱记忆》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发布,同时该书音频专辑上线喜马拉雅APP。
该书以上海市东方医院驰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等十余支队伍建立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为基地,全方位、全视角收集第一手资料,为武汉战“疫”留下原汁原味的手记。 全书分为“新冠”无情、方舱有爱;为爱逆行,战“疫”必胜;直击一线,平凡英雄;妈妈加油,等你回来;微光成炬,众志成城等五个篇章,59篇文章中,医护随笔25篇,患者感想11篇,家属寄语9篇,志愿者心得5篇,一线采访9篇。
《方舱记忆》音频同时上线喜马拉雅
可以看书,也可听书。《方舱记忆》音频专辑由喜马拉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联合策划。该专辑不仅邀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灾难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主任医师王韬及多位一线医护人员倾情献声,还邀请喜马拉雅“有声的紫襟”等29位头部主播进行有声演绎,呈现最真实的“抗疫”故事。
没有华丽的辞藻或多么优美的文字,《方舱记忆》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记录下了方舱医院中的芸芸众生的点点滴滴,一切都以真实的面目呈现:虽然有病人对医护人员口出怨言,但有更多病人提醒他要理解体谅这些夜以继日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一家人感染新冠病毒,有亲人转入重症病房,甚至去世,也有亲人比自己提前出院;医院值勤的民警同样面对病毒的威胁,然而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医院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他们害怕吗?……真实的讲述,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也记录下了面对历史大灾,个体的迷茫、挣扎、坚持。
上海市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蔡小红在一位病人过世后写下了日记:“今天注定是悲情的。就在我的病房里,一位我精心护理了近一周的病友突然病情加重了,我立即汇报给主治医生,我们联手进行了抢救,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然无济于事,患者还是走了。我们相处还没几天,他那渴望的目光、那依赖的神情还萦绕在我眼前,但此刻却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病情发展变化真的太快了,我们都有些束手无策,我们都顿足捩耳。”
东方医院护士查韵则记录下了工作中经历的委屈与感受到的温暖:“前两天武汉大雪,有一位患者抱怨护士带患者去做CT速度太慢,许久都没有轮到他,情绪非常激动,在护士站指着我们破口大骂:“你们怎么回事,这点工作都做不好?”他没有看到我们负责引导的护士冒着大雪,仅穿着防护服加一件洗手服的他冻得瑟瑟发抖,大雪里护目镜起了雾气看不清楚又担心患者没有跟上来走错路,每走一段路他就要回过头去清点一遍人数,这让他的速度比平时慢了很多。正当我们在解释的时候,没注意旁边已经有许多患者围了上来,你一句我一句地为我们说话,“你没看小伙子冻成什么样了。”“护士多不容易啊,千里迢迢冒着危险来救我们。”我常说,我们护士都是给块糖就能甜很久的人,哪怕受了委屈,一句理解宽慰的话,就足以温暖我们很久。“
书中收录了患者、医务人员、支援的第一手素材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一位病友在日记中写道:“隔壁的曾姐是和我一起进入同一病区的。初到时,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停地打电话。从她和别人的通话中,知道她的老公现在高烧不退,几天未吃饭,目前状况很严重,又无处(隔离点、医院)可去,她不停联系社区,最终在社区的帮助下,她的老公住进了医院……经历这次大疫,我们不再被“我会死”“我的生命正在逐渐走向尽头”这些想法禁锢,我们彻悟了、释怀了,不再恐惧病毒,反而能安之若素,不贪生也不惧死,因为我们看到生的希望没有被“病毒”和“死亡”消灭,而是在经历了“怕死”这个环节之后进入生命的另一种状态——在努力奋斗中享受生命的喜悦。”
疫情无情人有情,《方舱记忆》每一篇文章都真实感人,在疫情的阴霾下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显得弥足珍贵,极具史料价值。首发仪式上,主办方还组织了《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解密》科教片看片会,全面讲解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移动医院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5月12日消息,记者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获悉,近日,“巴彦淖尔市医院核酸检测出2名阳性患者”,引发社会关注。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