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念好“玫瑰生意经” 奏响“致富交响曲”

农业科技报 2020-05-12 08:26 大字

“装箱要压平,不然容易伤着花。”“90后”小伙刘凯槟刚和客户通完话,便走进忙碌的鲜花车间,查看即将运往上海和深圳的装箱情况。

配有自动传送带、智能冷库的鲜花车间,装载环控系统、智能灌溉系统的温室大棚……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从“玫瑰小白”到打造千亩玫瑰种植基地,刘凯槟用了5年时间。

“最近正值花期,订单比较多。”接电话订单之余,刘凯槟便在车间内穿梭,检查督促生产线各环节。

“朝九晚五的工作不适合我。”学医的刘凯槟笑着回忆道,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从医,回到老家郭家村,开始琢磨要做点儿什么,考虑到花卉是云南特色产业,便决定种花。

租地、买苗、浇水、施肥……起初,陆良县没有专业种花人,缺乏经验的刘凯槟全靠自己摸索,逐步种植了10亩红玫瑰。望着满地玫瑰花,刘凯槟却一筹莫展,“只忙着种花,却忘了联系买家,这么多花卖到哪儿去?”

他想到昆明市斗南花市,便独自跑到花市联系收购,结果却被告知达不到销售标准。种花第一年,刘凯槟“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刘凯槟却没有放弃,2016年,他培育的玫瑰新品种以高于普通玫瑰的价格一售而空,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找准方向后,刘凯槟成立合作社,发动村民一起种花,郭家村的玫瑰种植基地逐渐发展到600多亩。种花、浇水、施肥、采摘、打包、送货……除了几个帮工外,刘凯槟都是自己做。“一般早上七点开始采摘,下午六点把花束包好,送到斗南,卖完回来往往已是凌晨,第二天重复一样的工作。”

2018年,刘凯槟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创业团队,成立公司。“以前花送到斗南再销售,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大,而且很难得到终端客户反馈。”为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刘凯槟和团队开始实行定价销售、产地直销、线上售卖等模式。

刘凯槟逐渐打开销路,又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如今,刘凯槟和团队在马街镇又建起了第二个玫瑰种植基地,面积近500亩,带动周边150多户农户就业。

“除了已经实现量产的40多个品种,还有实验种植品种200多个。”刘凯槟每年都要筛选新品种。

(彭韵佳 林碧锋)

新闻推荐

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来自首都机场分流航班

2020年5月11日7时至5月12日7时,内蒙古自治区报告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新增境外输入疑似病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