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张丰:珠峰依然高峨静默 但它已不再寂寞

澎湃新闻 2020-05-11 21:28 大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今年是中国人首登珠峰60周年。

60年前,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登顶珠峰。这次攀登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巅,二是实现了人类第一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的夙愿。

从4月底开始,珠峰屡屡出现在新闻中。这与眼下的一件大事有关:中国登山队与国测一大队携手,正在进行“人肉式”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是一件大事,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向登山前辈的致敬。 

5月是珠峰的最佳攀登季。今天,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区登山队等组织在珠峰大本营举行了垃圾清理回收仪式。从4月20日开始,他们已经从珠峰上回收了超过3700公斤的垃圾,这一清理活动要持续到6月底。 

珠峰依然高峨静默,但它已不再寂寞。不管是中国的北侧,还是尼泊尔的南侧,清理珠峰上的垃圾、保护好神山的环境,都成为问题。这说明,人类在珠峰上的活动已经过于密集了。 

60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登上珠峰,成为感动国人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在今天,如果你肯出几十万,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充足的训练时间,你也能够登上珠峰。前两年,媒体还报道过“珠峰拥堵”的新闻,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某种现实。 

2003年5月22日,52岁的王石成功登顶。这甚至比他带领万科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轰动更大。王石成为“年龄最大的中国业余登顶者”。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业余的有钱人,通过训练,成功登顶珠峰不再是太难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攀登珠峰,已经彻底“祛魅”了。 

我朋友圈还没看到有人登顶珠峰,但是到海拔5000米以上珠峰大本营旅游过的,已经有好几位了。他们没有去尝试登顶,一是不舍得花那么多钱在培训、向导和专业支援上,也没那么多时间。 

但过去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王石这样的“富人”确实越来越多了。登山和穿越,日益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旅游和休闲,这样的行程更有挑战性,看上去,这是通过让肉体受苦,来促进精神上的反思。 

这是新身体,也是新精神,还是新商业。可以说,如果曾存在一种“珠峰精神”,那么它正在被大众化和商业化。过去,我们常常说“学习登山队勇于攀登的精神”,不过是在作文中温习一下罢了。而在当下,这是一种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生活方式,当然没什么可指责的,但是正如本文开头所谈到的,这样的商业模式,还需要重新评估和加以完善,比如垃圾问题。尼泊尔的办法是,收取几千美元的押金,如果登山者不能把那些瓶瓶罐罐全部带下来的话,就没收款项,但还是有不少人一路走一路扔,他们宁愿不要那几千美金。 

60年前的登顶,因为困难,才有价值;如今只要有钱有闲,普通人也可以上去。或许,我们需要在“攀登精神”里注入一些环保的新内涵,只有干净地登山、下山,才算是合格的征服者。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以科考为目的的攀登,譬如这一次为“为珠峰量身高”,对地理、地质、气候等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相关解读已有很多,在此不赘述。

我们预祝2020珠峰高程测量圆满成功!(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一季度嘉兴这项数据列浙江第一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两年翻番

疫情期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浙江嘉兴经济的抗压主力。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嘉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