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来的诸侯国”:700年的曾国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
近日,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成功入选“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项目是曾国考古近年来第四次成功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曾国考古发现是两周诸侯国考古工作中唯一连续获此殊荣的。可见,曾国考古的每一发现,都牵动着学术界的心弦。
曾国被称为“挖出来的诸侯国”。1978年,曾侯乙墓的发掘震惊学术界,也奏响了曾国考古的新篇章。关于曾国这个史料从未出现的诸侯国,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以李学勤先生的“曾随之谜”最为著名。那么曾国是一个什么样的诸侯国,有着怎样辉煌的历史?这都是需要考古工作来亟待解答的。
曾公求车坑出土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
从2009年发掘文峰塔曾国墓地以来,至2019年发掘枣树林墓地。十年的考古工作,目前除西周中期尚有缺环外,基本构建了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曾国较为完整的历史。近年曾国遗址发掘分布图
2011年叶家山墓地发掘,发现了西周早期确切的曾侯谏、曾侯犺墓与一座疑似曾侯墓(M111)。这三位曾侯可能就是最初受封的三位曾侯。墓地揭示了曾国的墓葬东西墓向、带腰坑葬俗,随葬青铜器使用比较多的族徽与日名,车马分开陪葬葬俗等物质文化史。
义地岗曾侯與编钟
义地岗M4曾侯编钟
2009~2012年文峰塔墓地发掘,发现了春秋晚期的曾侯墓、曾侯(?)墓与战国中期的曾侯丙墓。其中曾侯编钟铭文“伯括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稷之玄孙”“王遣南公”“君庇淮夷,临有江夏”“吴恃有众庶行乱乃加于楚”“复定楚王”等揭示了曾国先祖南公伯括族源与族姓,受封原因,诸侯职能,曾国救楚王的史实。这与《左传》记载的“楚昭王奔随”事件相符合。
义地岗曾侯丙墓
2014年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再次发掘。由于墓地被盗严重,没有发现确切的西周晚期曾侯墓葬,但有一组疑似曾侯墓的甲字形大墓(M1、M2)和一批确切的“曾子”墓等中型贵族墓。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揭示了西周晚期曾国与周围诸侯国的密切往来,如曾亘嫚鼎(邓国)、伯盘(房国)、君鲜鼎(祢国?)等。
2016年苏家垄墓地再次发掘。墓地保存条件较好,没有发现确切的曾侯墓,发现了一批春秋早期“曾伯”“曾中”墓等。苏家垄墓地的发掘主要是曾伯与夫人芈克墓明确显示了春秋早期曾国开始与楚国进行联姻。曾伯簠“金道锡行”等铭文揭示了曾国的铜料贸易、青铜冶炼等生产功能的历史。也有较多器物反映了曾国与黄国、宋国、番国之间的交往。曾夫人芈渔墓
2017~2019年汉东东路、枣树林墓地进行发掘,发现了春秋中期确切的曾公求及其夫人芈渔、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曾侯得三座曾侯墓葬及一批“曾子”“曾叔”“曾叔孙”等中小型贵族墓。该墓地基本构建了曾国春秋中期的历史,向下直接衔接春秋晚期曾侯。这一批墓葬演化了曾国怎样从周文化因素为主逐步过渡到楚文化因素为主的历史动态。“唐侯铸随侯”器和“楚王媵随”器出土于曾夫人墓葬中,完全证实了曾即随。几座墓葬出土的编钟“南公”“出邦于曾”也同样记载了曾国的族姓与来源。郭家庙M1曾侯(《穆穆曾候》)
通过数年的考古发掘,至今已经明确清晰了西周早期三位曾侯(曾侯谏、曾侯犺和M111曾侯)、西周晚期一位曾侯(郭家庙墓地M1曾侯)、春秋中期三位曾侯(曾公求、曾侯宝、曾侯得),春秋晚期两位曾侯(文峰塔M4曾侯、曾侯)、战国早期曾侯乙和战国中期曾侯丙等11位曾侯墓葬所在,以及暂已知晓尚在讨论的曾侯羊白和曾侯。这样,除了西周中期约44年,曾国历史大概勾勒一个由曾侯墓和铭文构成的发展简图。
这样我们可以简要回答曾国是一个怎样的诸侯国?
枣树林墓地发掘清理椁室
曾侯铭文中经常出现的“伯括”“南公”“文王之孙,穆之元子”“稷之玄孙”等都说明了曾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国,其始封人为南公括。“伯括受命,帅禹之堵,由此南洍”“伯括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这则表明南公括由于辅佐文王、武王的武功被封在南土(考古发掘显示,曾国受封初期国都在庙台子遗址,墓地在叶家山。),且职能是庇护淮夷。领土范围是“皇祖建于南土,弊蔡南门,誓应京社,适于汉东,南方无疆,涉征淮夷,至于繁阳”。曾国此时的物质文化上则保留了较多商时期文化因素,墓葬均为东西墓向、腰坑葬俗、随葬青铜器使用比较多的族徽与日名。此时曾侯埋葬多为夫妻东西相邻合葬埋葬。
枣树林墓地发掘寻找墓边
西周早中之际曾国暂时没有发现物质遗存。有关铭文记载“昭王南行,豫命于曾,咸成我事,左右有周,赐之用钺,用政南方”,这与安州六器中中甗铭文记载的昭王南征记载相符合。这说明此时曾国在南土诸侯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侯制随夫人行鼎
根据《左传》记载,郭家庙墓地、苏家垄墓地曾侯时期,即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曾国和楚国发生了剧烈冲突,有三次大战,即楚王三次伐随。曾国一度打败了楚国,显示了曾国具有极强的军事实力。在春秋早期偏晚阶段,曾伯在漳河一带(苏家垄遗址)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冶铜,为曾国的铜器原料提供了保障。
芈加墓编钟
春秋中期和晚期,义地岗墓群出土的曾侯铭文则一直在出现长篇叙事铭文,追溯先祖事迹,强调自己族源正统性。根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成王在继位之前与其兄长熊艰产生矛盾,楚成王避难至随国,随人并协助他杀掉了熊艰登上王位。也许由于曾楚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在春秋早中期,楚姓女子芈克、芈渔、芈加先后嫁于曾伯、曾公求和曾侯宝。从此可见,春秋中期楚成王与穆王时期,曾楚联姻的历史。春秋晚期,根据铭文记载“吴恃有众庶行乱乃加于楚”。这与《左传》记载的“楚昭王奔随”事件一致。此时的曾国依旧坚持周礼的传统,救助楚昭王。“左右楚王”反映了在楚国实力越来越强劲的形势下,曾国在保留国家的基础上,臣服于楚国。两国来往依旧比较密切,战国时期,楚王熊章还为曾国作镈钟并送于曾国。现在学界一般认为最后楚国还是在战国中期后灭亡了曾国。
曾公求墓编钟
我们通过考古归纳曾国七百年间的简史:西周初年曾国受封,西周晚期—春秋早期曾国实力强劲,进入辉煌状态,广交于汉淮地区的黄国、番国、唐国、房国等诸侯,并一度可抗争于楚国。春秋中期开始,曾国虽与唐国等诸侯国交好,但是与楚国处于盟友状态,联姻频繁,楚女屡嫁于曾国。春秋晚期—战国早中期,其间虽一度抗吴营救楚昭王,但却一直处于臣服于楚国的状态并最终被楚国所灭。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曾参与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发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新政刚刚施行,初期存在这样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