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泰山三瑰宝”会说话
泰山三瑰宝——“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泰山三瑰宝——“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泰山三瑰宝——“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 本报记者 张依盟
五月的齐鲁大地,禽荫嘉木,淫雨霏霏。泰山脚下,“温凉玉圭”“黄釉青花葫芦瓶”“沉香狮子”这“泰山三瑰宝”相会了。记者脑海里翻腾着它们的资料,看着栩栩如生的形象,仿佛听见了它们的会话。
两只调皮的“沉香狮子”后腿蜷坐,尾巴高高翘起,双目圆睁有点儿“萌”。瞧见远处走来的“温凉玉圭”和“黄釉青花葫芦瓶”,其中一只狮子蹦起来,呼唤另一只:“快来摸摸大玉圭,真凉快儿!”
玉圭似谦谦君子,气质如兰,身高92厘米,分上下两截:上半截是浮雕,三个圆形代表日、月、星,一幅海水江崖图代表河、海、岱,怎一个“大气”了得;下半截刻了出生证——“乾隆年制”四字楷书。
别看围着大玉圭转的狮子们,比它矮上半截。若按照“先来后到”,玉圭还得尊称狮子一声“前辈”。但如果真论起长幼,在高龄的葫芦瓶面前,玉圭和狮子算是妥妥的“后生”。
三宝眼中的泰山是一座神山,自古就受人崇拜。先秦时期,就有72位圣贤来此祭祀。而从秦始皇开始,两千多年里,历代帝王为了宣扬“受命于天”,功德卓著,纷至沓来,举行封禅或祭祀大典,为泰山留下众多的祭祀用器。自汉代起,泰山脚下供奉泰山神灵的岱庙就曾设有神宝库,专门贮藏祭器。
家住岱庙的镇山三宝,便是堪称泰山“头号粉丝”的乾隆所赐。众所周知,乾隆一生有三大爱好,写诗、旅游、盖印章。他曾十次到泰山祭拜,其中六次登顶,留下140多首咏颂诗、130多块碑碣,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到泰山祭祀次数最多、留下诗篇最多、碑碣最多的一位皇帝。
每次到泰山祭祀,乾隆都“出手阔绰”,带来丰厚祭器。史载,从乾隆七年(1742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53年间,朝廷御赐泰山岱庙祭器30多次,祭器数量多达300多件。狮子、大玉圭和葫芦瓶即分别在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和五十二年御赐。
然而,泰山祭器成百上千,为何“荣宠”三宝?答案很简单——不仅靠颜值,关键凭实力。
“沉香狮子”说:“我俩‘物以稀为贵’!”这对狮子是用沉香精心雕刻而成的。中国自古有香文化,沉香乃众香之首,是亚热带地区的沉香树因创伤分泌的油脂经年累结而成。结香不易,一块沉香至少需要十年乃至成百上千年才可形成,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因此,当宫廷造办处的匠人,见到约15斤重的沉香料和狮子图样,足见对这次祭器的重视。
沉香对雕工的技艺要求亦高,每一块沉香的形态和硬度不均匀,必须精准拿捏,因材而作。经过一番思量,匠人们巧妙地利用凹凸不平做成狮子的卷毛,给人一种圆润秀气之感,栩栩如生,成就一对孤品。乾隆选择狮子形状,使用名贵沉香雕成,用材珍贵,形制巨大,且雕凿得形神兼备,长供岱庙之中,体现出对泰山的敬奉之意。
“温凉玉圭”说:“情因老更慈。”乾隆是出了名的孝顺,乾隆三十六年,适逢崇庆皇太后八十寿辰,乾隆在东巡祭祀泰山时,以母亲的名义颁赐了泰山一批礼神祭器,其中就有这件由造办处,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重50多斤的大玉圭。送玉圭也有讲究和说道,以青圭礼东方早在《周礼》中已成定制。泰山位于东方,所以礼祭当然最好用青玉圭,饱含借泰山神之力护佑家国安宁的深意。另外,从《老残游记》中可知,至少在清晚期,“温凉玉圭”已被作为泰山镇山之宝向香客们展示了。
“黄釉青花葫芦瓶”客气地说:“我入岱庙最晚,但年龄比狮子和玉圭大一点儿。”葫芦瓶口中的“一点儿”,便是“200来岁”。葫芦瓶系明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一直为宫廷专用,直到后来乾隆将它御赐岱庙,以祈求国运昌盛,国泰民安。
论“高”,葫芦瓶除了年龄,还有“颜值”。这要从用料和工艺说起,成熟的青花出现在元代,纯正的黄釉则在明朝中期才产生,将两种工艺组合,黄釉青花瓷器才能烧成。工匠们首先要在高温窑中烧制青花器。出窑后,在青花器上施黄釉,然后再次入窑低温烧制,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而岱庙中的葫芦瓶胎质细洁,釉面肥润光亮,青花色泽浓艳,纹饰典雅有序,造型古朴敦厚,是公认的瓷中珍品。
葫芦瓶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唉!可惜了我的葫芦‘兄弟’。”它叹气道。葫芦瓶原有一对,皆存于岱庙,由道人负责管理,1942年冬被盗,流落北平,费一番功夫才追回,但现存葫芦瓶只剩一件完整的和另一件的瓶盖。
“青圭三尺兼温凉,座上沉香兽一双。待到翠华南幸日,道人手拓碧云窗。”泰山祭器制作工艺精美,不但代表当时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更是泰山历史文化的特殊产物,所蕴含的精神寓意远远超出了器物本身的价值,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这些以生命代价换来的宝贵成果,为各国抗疫提供了借鉴,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中国的慷慨应该得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