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听听委员怎么说

成都日报 2020-05-09 03:35 大字

省政协委员胡斌:

川渝人力资源方面 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将对四川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人社部门在里面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省政协委员、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表示,目前,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已经签订合作协议,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两地人才互通互用对成都汽车产业是利好

“现在每一个产业都需要人力资源,高质量的发展一定具备了高素质的人才来实现的。”胡斌说,四川和重庆地缘相近,人文相亲,两地合作对人社部门来说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合作。“我们的互补性很强。”胡斌说,四川由于地形复杂,高差大,因此在修建山区高速等建设领域的一流人才非常多,两地可以进行人才的共享。此外,重庆有着全国知名的汽车研究院,两地实现了人才互通互用,对于成都发展汽车产业将是利好。

“目前,川渝两地人社部门已经云签约,签订合作协议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胡斌说,合作协议包含了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要素配置、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协同、深化农民工服务保障协作、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协同、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协作、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协同、推进人社重大公共政策及保障措施协同等合作方面。两地还将重点打造两地人社数据交换平台,开展就业、社保、劳动关系、农民工、争议案件等方面的数据交换共享。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统一同一服务事项名称,实现办事指南规范。

建立社会保险协同互认机制 推进社保卡共享

胡斌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社方面另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社会保险,“目前在四川工作、养老的重庆人很多,要解决社保的接续、医保等问题。”胡斌说,下一步,双方将推进社会保险服务协同,推进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推进启动川渝职业年金转移接续。取消川渝间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纸质表单邮寄传递,缩短经办时限。与此同时,还将推进社保卡共享应用。两地共同争取明确社保卡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政务和民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地位,推动建立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社保卡、电子社保卡跨区域协同、跨地域服务及应用,推动区域内社保卡异地取款、跨行取款“不收或少收手续费”。

此外,还将规划建设一批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市场),促进两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优化两地人力资源流动政策,联合举办区域性人才招聘会、人力资源服务业论坛和博览会等系列活动,增强两地人才集聚力;将加强人力资源服务管理,建立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许可备案、分支机构设立和从业人员资格互认机制,打造“川妹子”“巴哥”等人力资源服务特色品牌等。

“川渝双方将建立就业服务共享协作机制。”胡斌表示,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包括建立就业创业服务协同机制和发展联盟;完善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系统互联,各类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就业监测数据、重点就业群体信息等共享;开放共享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创业导师库、创业项目库等。本报记者 田程晨

省政协委员苏蓉:

鼓励成渝高校结对共建“双一流”学科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格局下,四川和重庆的高校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繁荣大发展。”省政协委员苏蓉建议构建成渝高等教育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构建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机制。

构建成渝高等教育联盟 形成发展合力

苏蓉认为,自古以来,四川和重庆地理同域、文化同源、经济同体。高等教育资源整体丰富,在中西部地区中位居前列,创新资源优势突出。但由于共建共享意识不足、资源分配不协调、体制壁垒阻碍等问题,导致合作规模小、层次低,所建立的互认共享机制也只限于行政区划内部。

“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验看,高等教育一体化无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她注意到,高等教育一体化促进区域产业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倒逼区域产业和城市功能布局,形成区域高等教育的内生变革动力。

近年来,成渝地区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成效显著,特别是双城通过人才新政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进川入渝就业创业,提升城市创新集聚能力。苏蓉谈道,成都市积极布局建设多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实施“双一流”大学共建工程,探索校地企合作驱动城市发展模式。但囿于单个城市动力有限、产业相对单薄、载体建设不充分等问题,成渝双城创新集聚水平还不高,创新效益释放还不足。

为此,她建议,构建成渝高等教育联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共同商讨和协调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形成合力。发挥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产业促进、科技创新、国际交流、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鼓励校校结对共建“双一流”学科

记者关注到,关于教育合作的行动,两地已在开展。上月,重庆市教委与四川省教育厅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教育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将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

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构建教育协同发展合作机制。共同编制实施好《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国家有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规划,参与共建西部科学城和长江教育创新带,优化成渝地区教育资源、功能布局,组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多领域教育联盟,推行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改革创新试验区、协同发展示范区、产教融合先行区。

其中,在高等教育方面,将支持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联建、教师互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科学研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深度合作。对此,苏蓉建议,希望争取更多国家“双一流”学科,推动两地“双一流”高校与省市政府之间的战略合作,鼓励校校结对共建“双一流”学科。

本报记者 王琳黎

新闻推荐

8.42万余名初三学生下周一开学 已建健康状况台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141名高三学生复课后发热,均排除新冠肺炎

新京报讯(记者应悦)5月8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