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招招实
近年来,江苏省认真学习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大力推进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加强省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智能应用平台建设,努力提升网格化信息化实战应用水平,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江苏特点的社会治理之路,有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领导批示肯定并予以推广。
党建引领 筑牢社会治理之“魂”
2019年11月10日上午,南京市栖霞区仙林新村小区内热闹非凡,小区每家每户都派出代表,参与“千家志愿大扫除”活动。
时间回到2017年,当时仙林新村1000多户居民,已“占据”1056个地下室多年,开麻将馆、出租住人、建小冷库……多次发生火灾,环境脏乱差。那年,仙林街道下决心清理地下室。
攻坚10个月,老百姓从不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参与,从参与到夸赞,“地下室顽疾”彻底消灭。“做最好自己、做最美党员、做最美家庭”的民风社风,由此逐渐融入居民的一言一行。
坚持党建引领,仙林街道以网格化为机制、信息化为手段、社会化为支撑、群众化为基础、法治化为保障、精细化为目标的“六化融合”社会治理创新,攻破了基层治理的一个个难点。
2018年夏天,仙林街道在小区、商业街区、建筑工地等成立了24个由党员居民骨干担任书记的“常青树”党支部。2019年,街道“常青树”党支部继续扩容,目前已扩展到每个小区、每个街区、每个建筑工地。
仙林的做法,是江苏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江苏各地大力推行“党建+社会治理”模式,把创新社会治理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行党员干部“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化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使党的领导覆盖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让党的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细,也打通了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赋能 夯实社会治理之“基”
综治中心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社会治理的“大脑中枢”。近年来,江苏把网格化社会治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由省两办下发指导意见,按照网格统一规划、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配备、信息统一采集、服务统一标准的“一张网、五统一”要求,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按社区准入事项审批要求纳入网格,全省域整体推进“广覆盖、全要素、高智能、大联动”网格化社会治理创新,同时创办全国首家网格学院,打造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同时,江苏充分发挥科技大省优势,毫不动摇地把智能化建设应用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亮点和最大增长点,高标准建设省、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深入推进智慧审判、智慧检察、智慧警务、智慧法务、智慧监狱建设,积极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
江苏以“雪亮工程”为载体,建设完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共享平台,全面汇聚各类视频资源,打造了技防江苏“升级版”,全省一级110接警区“升级版”技防城建成率达38.8%,技防乡镇(街道)、技防村(社区)、技防小区建成率分别达97.6%、95%、92.9%。
江苏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不断升级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了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效能,全省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侵财案件呈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良好态势,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91.8%提高到目前的98.34%。
基础固本 激活社会治理之“源”
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江苏着力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搭建工作平台,不断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通过政府购买、定向签约、公益创投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着力建强平安志愿者队伍。
与此同时,江苏各地充分运用法治江苏建设成果,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等治本功能,打牢社会治理的法治“桩基”。
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率先出台人民调解条例、禁毒条例、社区矫正工作条例,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法规政策体系,为解决社会治理难题提供法律支撑。
江苏各地普遍建立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有效提升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水平,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持续深化政法机关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司法问题,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据中国长安网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朱超近120万人确诊,约7万人死亡,失业率飙升至每5个工人中就有一人失业,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明显的“三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