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20-05-06 07:37 大字

上期提要:进入南京的朱元璋,把维稳放在了第一位,坚定不移地把“缓称王”当作基本策略。他知道只有保持一种低调姿态,才可以让自己不成为众矢之的。南京成为朱元璋赖以生存的根据地。

这些故事都不靠谱,都是民间演绎,康茂才随徐达夺取定西和兴元,在回军途中病逝,时年五十七岁。根据明初的功臣表,按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排列,共有二十五位公爵,七十九位侯爵,十二位伯爵,十一位子爵,二十三位男爵位。在这些明朝开国功臣中,康茂才被封为蕲国公,位属第一序列,与徐达和常遇春这些人物并列,可见朱元璋对他的重视。

南京历史上,有过太多的人,自称为吴王。不只是在南京,在苏州,在扬州,自封为吴王的有过好几位。早在南宋时期,在南京担任军政要职的史正志,写过一首叫《新亭》的诗,既叙说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又借古讽今了一下:

龙盘虎踞阻江流,割据由来起仲谋。

从此但夸佳丽地,不知西北有神州。

自从孙权割据江东,“吴”就成为南方独立和自治的一面旗帜。事实上,朱元璋并没有满足只当一个地方割据的吴王,消灭了张士诚,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立朱标为太子,改相国为丞相,以徐达和李善长为左右丞相,以应天府为南京,以开封为北京。

从此,虎踞龙盘的金陵,正式有了“南京”的这个名称,金陵王气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南京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一统天下,第一次告别分裂,第一次成为大中国的首都。事实上,此前史书上出现的南京字样,通常与金陵的这个南京,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说,根本没有关系。

南京的城垣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家境贫寒的农家。在元朝年间,这一年真是足够混乱,既是泰定五年,又是致和元年,又是天历元年,又是天顺元年。一年里竟然会出现四个年号,东汉末年有过一次。朱元璋原名重八,后改名叫兴宗,又名元璋,字国瑞。三岁随家人离开泗州,流离颠沛,辗转穷乡僻壤。十六岁家庭遭遇不幸,短短十六天,“连遭三丧”,父母和兄长先后病亡。

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出家当了八年和尚。到1352年,赖以栖身的皇觉寺毁于兵火,又一次走投无路。好在伽蓝菩萨的一卦“从雄而后昌”的吉兆,给了他很大启发,朱元璋跑到濠州,投奔郭子兴的农民革命军。从军不到一年,获得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器重,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由普通兵卒,升为九夫,升为百夫,又转为亲兵,然后就是“镇抚”,到渡江攻占皖南的太平时,朱元璋已经出任大元帅。

刚进入南京,作为元末群雄之一的朱元璋,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未来会那么美好。他会成为吴王,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要说朱的最大幸运,还是过去这些年,手下攒积了一批人才。譬如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朱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拥有人才重要,能够识别人才,敢于使用人才,更重要。又譬如会打仗的康茂才,他与朱为敌,打仗总是要输,跟了朱元璋,打仗便一直是赢。

当时南京人的想法,大概也和朱元璋一样,并没有想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城头变幻大王旗,老百姓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姓朱的人以后会当皇帝,因为有了这个人,南京会成为大中国的首都。历史上,南京已不止一次成为京城,有过六朝繁华,有过南唐风光,然而都只是割据的半壁江山,或者说连半壁江山都谈不上。南京作为京城的历史,说过来说过去,吹得再好听,也就是割据,格局都不够大。

情况总是在变化,最初只是想以南京为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基本思路还是割据一方。所谓高筑墙,广积粮,目的仍然以守为攻,天下已大乱,真能守住南京这个根据地就相当不错。随着形势不断变化,形势对朱元璋越来越有利,对未来的诉求,显然也与刚开始不一样。他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不能满足仅仅做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做个乱世枭雄。既然短短三年时间,他能从一名普通士卒,晋升为大元帅,为什么不能再创造更大的奇迹。

朱元璋确实创造了奇迹,借助南京这个平台,借助金陵王气,西边平汉,东边灭吴,称霸江南,然后雄赳赳气昂昂挥师北伐,从一个真正的吴王,进而成为大明王朝的明太祖。王者之师不可阻挡,1368年正月,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同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攻进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南京人真有点目瞪口呆。

南京人开始享受首都人民的荣耀,此时之南京,既“非古之金陵,亦非六朝之建业”,已经是天下归为一统的大中国首都。在首次享受大首都荣耀的同时,南京人民开始感受到种种不痛快,开始感受到大有大的不妥,皇城有皇城的麻烦。明朝初年南京城,说白了就是个不断在建设的大工地,没完没了的劳役。那时候还不像今天这样讲究环保,也没有雾霾,然而没有节制地大修城墙,大家开始受不了,叫苦不迭。在古代中国,老百姓首先害怕战乱,其次便是永无止境的劳役。

大修城墙,不仅让南京人民受累,全国老百姓都跟着遭罪,“民力有限,而徭役无穷”。明朝初年,基本上可以算作太平无事,朱元璋的军队打遍天下无敌手,许多部队闲着也闲着,干脆轮换着拉过来修城墙。明代一个重要特点,永远在修城墙,最显著例子莫过于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今天所见城砖砌的城墙,仿古和假古董不算,无论南北,基本上都是明朝遗迹,譬如大家熟悉的北京八达岭长城。

南京的明城墙是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奇迹,它的规模之大,总长度之长,都让后来的南京人引以为豪。这座由四重城墙组成的旷世城垣,占地面积居然达到了230平方公里,若以外郭长度和郭垣内面积计算,南京明城墙绝对属于世界之最。不过这个世界之最,肯定会有惨重代价。

大修城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朱元璋刚进入南京,谋士朱升提出了“高筑墙”,那时候,想法很简单,目的也明确,就是积极做好防御准备,非常现实。高筑墙更多的只是一句象征性口号,它所隐含的意义是要以退为进。因此,大明王朝建立以前,朱元璋即使已有了设想,已经下达过造城令,并没有来得及大修南京城墙,在四面受敌形势下,根本也没那个条件。明朝建立前的南京城墙建设,基本上只是为了应急,都是急就章,都是为了应付当时的军事需要。

类似高筑墙的建议,也不只是朱升一个人提出来,朱元璋重创陈友谅后,当时元朝曾派人过来拉拢,向朱封官许愿,有个叫叶兑的宁海人写信给朱元璋,劝他不要接受元朝官职,在信中是这么说的:

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规模。韩信初见高祖,画楚汉成败;孔明卧草庐,与先主论三分形势者是也。今之规模,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

下期看点:明城墙所围起来的大南京,仿佛一幅简略中国历史地图,六朝和南唐旧城,形态上很像割据的江南,拥有的是半壁江山,而城区新增加的广大面积,新增加的皇宫和新城,大片的农田,起伏的山峦,代表着广袤北方领土。

新闻推荐

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开启

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5日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