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沙朗斯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

澎湃新闻 2020-04-23 10:09 大字

编者按:疫情还在世界蔓延。数亿人隔离在家,尽管在狭小的空间里每日焦虑,但都期待着明天会好起来。在这些人中,作家可能天然适应这几十天甚至数月的禁足生活,他们的日常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写作。在隔离时期,他们也在记录着这段历史,这段人类日常生活的例外日子。从世界阅读日这一天起,澎湃新闻与中信出版·大方合作,邀请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刊发他们的“疫期笔记”,一段来自“隔离时期的作家问候”。

小时候,我总是梦想,会在外公家被雪困住、与世隔绝,那样就终于能吃光他们储备的食物了。战争经历让他们总是有备无患,只要能买,就尽量囤货,塞满冰箱、地下室、阴凉露台的空座位。到处都堆着罐头。我尤其忘不了桃和杏。平时那都是节日才会有的东西。可惜,我们从未被雪困住,存货也因此从未遭遇洗劫。这个冬天,我生活的柏林根本没下过雪。冬天,似乎只在山中和童书里才有。

我读到,武汉的空气已经好转,大概由于一段时间公共生活暂停、工作和工厂空置。或许,这也是“收获”?但,人们在死去,很难再说什么“收获”。这却让我们知道,事情转瞬即变。一座火山,或恰是这样一场疾病的爆发,会让我们想起,并非事事尽在掌握。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常常想摆脱它的馈赠,以为能自谋天地。这种体验,是包含着屈辱的屈从。或许,也是一次学习?为何在某些东西一去不返之时,我们才会感觉到,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为何被隐瞒的事件——不论在民族还是自己家庭的历史中——都有如此威力?为何我什么都扔不掉?为何灭绝的物种、被毁的画作和烧光的书,比所有其他流传下来的东西,更让我着迷、更让我向往?

这些问题,唤醒我创建一份消逝名录的愿望,一份已知曾在、但已成往昔者的目录——不论它们是被蓄意损毁,还是在历史进程中灰飞烟灭。

因为,逝者——所爱之人,或哪怕只是钥匙链之类的小物——均离开了现实,跨入神话的空间,从实存变为虚幻。于是,讲述开始了,讲所有那些故事和轶事,没有它们,任何葬礼都无法忍受。那是一种尝试,在讲述中还魂逝者的本真。因为讲述,在帮助。它是最好的悼念。我于是恍然大悟,失去的经验,是所有文明的开始。

我坚信,书是存护事物最好、最美的地方。我想写、我想设计这样的书。一本纯粹搜集的书,使我牵挂的东西得以讲述。一本悼唁和安慰的书。一本不仅关乎失、也关乎得的书。因为,文学什么都召不回,却让一切都能被体验。尤迪特·沙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德国作家、艺术家。作品包括《岛屿书》《长颈鹿的脖子》《逝物录》。其中《岛屿书》凭其出色的文字和设计,于2010年德国莱比锡书展获得“世界最美图书奖”金奖。2020年3月,中信出版·大方出版了尤迪特·沙朗斯基的《逝物录》,该书记录了12件已在地球上永远消逝的事物:图阿纳基、里海虎、萨切蒂别墅、萨福的爱之诗、摩尼七经、基瑙的月面学……这些逝物横跨艺术、动物、建筑、宗教 、文学,电影,贯穿古今。(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十位主播领飞“读书航线” 带你周游世界

在世界范围内,疫情依旧汹涌。在这个被疫情笼罩的4月,“周游世界”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