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疫情系列 | 2020年开头的70天里 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澎湃新闻 2020-04-21 19:15 大字

原创 袁帅 城室科技

现在已经4月了,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武汉复苏、学校复课,五一假期即将到来,我们终于可以带着口罩在街道、商场、公园享受久违的轻松。

在本土疫情的尾声里(希望如此),我们想拿出数据,和大家一起回顾2020年最开始的——包含了漫长的举国封锁隔离的——70天,去看看我们一起经历了哪些事件,又有些什么样的情绪变化。

微博上的相关热点事件搜索量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我们对疫情的关注情况,我们收集了这些数据,并且把公众对新冠肺炎的关注程度分成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至1月19日止,潜伏。新冠肺炎的消息还未占据公众视野中心,以19日的万家宴为代表事件。

阶段二:1月19日到2月17日,高峰不断。这一阶段爆发了三次最高的热搜高峰。1月26日是70天中热搜的最高峰,是1月18日的90倍。武汉封城、500万人离开武汉、李文亮医生去世、湖北首地清零确诊都发生在这个阶段。

阶段三:2月17日到3月7日,平稳下降。疫情热度稳步下降的阶段,伴随着各地新增确诊归零,疫情开始逐渐从视线中淡出。

阶段四:自3月8日起,小幅回升。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的蔓延、加剧、情况变为不确定,疫情事件热度也再次上升。

在收集到这些文字、图片信息之后,我们继续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热搜中的文字与图片数据进行分析,并将每日与新冠疫情相关情绪的正面指数和分歧指数提取出来。

情绪正面指数总体处于波动上升状态,特别是在第二和第四阶段。2月17日前后,出现了明显的正面指数上升同时分歧指数下降的情况,可能因为疫情爆发期我们终于开始团结一心、开始更加积极的面对疫情。

再来看情绪正面指数TOP10和BOTTOM10的新冠疫情相关话题,“武汉刑满释放进京黄某英出院”成功成为了最为负面的话题,同时也可以发现,与疫情数字相关的话题似乎让大家更为紧张、情绪也更加负面。

一些典型正面和负面话题的图片是这样的。

分歧指数排名最高的是“钟南山谈新冠肺炎疫情峰值”,最低的同时也是正面指数最高的则是“法国前总理为中国加油”——对于这种祝福和鼓励,我们总是会非常感恩的。

这些是分歧指数最高和最低的图片。

如果把这些事件绘制在情绪坐标系统中,可以看出他们整体呈现出了反C形的分布形态。

我们还可以在这一坐标系中也看到我们对不同主题事件的不同情绪特征。

以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的相关话题为例,医护人员的相关话题主要分布在第二象限,也就是说我们难得的、一致的表达着自己积极的情绪。当然,面对部分女性医护人员和医护人员死亡的消息,也存在着更多负面、有争议的声音。

涉及医疗物资的话题则多分布在第三、四象限,显然,对医疗物资短缺的恐惧和担忧可能是情绪较负面的一个原因——其中最为负面的事件则是“大理扣留口罩事件”,这个之后在世界范围内也不断出现的情况,在当时就给整个公众舆论环境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国外疫情的情绪也针对不同国家展现出了不同的特征,韩国疫情数字消息多数落在第三、四象限,以负面情绪为主,但有趣的是涉及美国的疫情数字则较多的落在第二象限,意味着我们体验着非常一致的正面情绪,这种差异的背后大约有着比较复nan杂jiang的影响因素了。

最后一个有趣的主题则是复学复工——几乎没有相关的话题落在第二象限——显然,我们大约几乎是不会一致的对开学复工表达出愉悦的感受的。

事实上,绝多数相关话题落在了第四象限,对应着有极大争议的负面的感受——不知道自己究竟愿不愿意复工复学,只知道哪种选择都不会让人开心起来,这种摇摆不定的样子大概就是人生吧(什么玩意)。

最后,我们还尝试着把情绪的相关指标和疫情数字放在一起做了相关性分析(注:疫情数据来源于丁香医生,仅包含国内)。

当然,社交媒体的数据不一定能代表公众的声音,也许疫情越演越烈时,一些引发负面情绪的话题便从榜单中和发现它们消失的声音一起消失了,相关性背后也可以有多种的因果解释作为推测存在,但我们仍然希望做一些尝试,

整体而言,情绪的正面指数与疫情的累积数量和每日新增数量呈现出大致正相关的关系。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疫情的逐渐严重,比起表达担忧、崩溃等负面态度的行为,我们更愿意表达出鼓励、祝愿、感激等等正面的态度,这大约对增加社会调动资源的效率、使整个群体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也有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八种疫情数字中,与争议指数的关系最紧密的是新增死亡患者数量,图中(第二行,第三张)的散点似乎组成了一条抛物线——似乎当日新增死亡患者最多和最少时,我们表达的情绪具有最大程度的一致性。

实际上在分析中我们发现,死亡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才是和情绪正面指数、分期指数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

这可能简单因为最高的日新增死亡传递着最明确的信息,也可能由于社会共同体在灾难最紧迫时会团结在一起,或许也因为生与死最能激发出人类的情绪本能。

我们在2020年开头的70天里对疫情的经历是值得被记住、被书写的。不仅仅因为新冠疫情几十年一遇的严重性,更因为它发生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年代里:我们在物质环境中的交流停滞了,却在虚拟环境中保持着联系。

虚拟环境存储了我们存在、交互的大量数据。通过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的情绪可以从中被感知、提取、整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得到分析、总结、报告。但另一方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疫情期间为我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什么影响,可能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来聊一聊:你宅家期间的心情历程,和互联网信息给你的心情带来的影响吧!

文:袁帅

算法:姜男、熊鑫、陈彪

编辑:张鼎

原标题:《疫情系列 | 2020年开头的70天里,我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武汉出院患者实行14+14管理 纳入家庭医生管理范畴内

4月2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服务情况。中央指导组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吴浩: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