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刘良:解剖前医生只能“盲打”法律仍有空白需填补

华西都市报 2020-04-21 02:02 大字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刘良: 刘良在阅片室分析病例。

战疫人物志

刘良

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下,并征得患者家属同意,2020年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刘良教授团队承担了解剖任务。

| 战 疫 关 键 词 |

病理解剖

人体病理解剖是病理部门的常规业务之一,在最终明确疾病诊断和寻求病因上有绝对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病理解剖一直作为解释死因、厘清困惑的终极手段而备受重视。同时,病理解剖还是病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知识来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梁波 王祥龙

打开第一具新冠肺炎逝者捐献遗体,法医看到了什么?

“终于弄清楚了‘敌人’的进攻路线。”3月31日,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新冠肺炎遗体解剖第一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教授刘良表示,这一次解剖终身难忘,他和团队的解剖方案,也无偿给了乌克兰法医。

为什么有患者无症状?为什么有患者复阳?还有什么问题待解?经过10多例遗体解剖,刘良和团队从中找到了答案。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在关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部分,强调“根据气道分泌物情况,选择密闭式吸痰”,也与刘良解剖发现新冠肺炎逝者肺部存在大量黏液,主张引流的观点一致。

A

解剖之难

解剖仅有口头授权

缺乏法律细则支撑

封面新闻:真正开始做第一例,为什么会这么折腾呢?

刘良:一部分人想做,包括医学界,但有一部分人不想。这是一个乙型传染病,按甲型管理,解剖要有安全的环境,相当于我们安全三级实验室的环境,全国没有一个,这是传染病和解剖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的。

我们已经跟医院谈好了,院长已经同意了,过两天又说不行,他那里不能解剖,因为法律规定,传染病遗体殡仪馆马上要拖走,然后直接火化。我们在哪一时间段做解剖?是在殡仪馆来之前做,还是殡仪馆拖走的路上做,还是到火葬场做?这涉及到很多部门,比如说在路上做,在车上做?殡仪馆的人敢承担这个风险吗?殡仪馆说我们没有接到民政部门的通知,你们不能做。所以,遗体离开医院就不能做了,那就在离开医院之前,肯定有一两个小时宝贵的时间,但新问题来了,在哪里做?

封面新闻:医院没有解剖室?

刘良:医院哪有解剖室?院长说不行,在我这儿做了以后,本来就有病人,还有人可能会感染。达标的解剖室没有,现在按照这个法律来抠,我们都没有法律支撑。至今,我们也没有收到公开发文,按传染病法,解剖人员要有资质,房屋要有条件,可这些没有配套的法律细则,我们哪有这个传染病解剖资质,全国都不知道在哪个单位办证。法律条款滞后了。

封面新闻:那后来怎么又行了?

刘良:这样下去不行啊,我们通过官方提了很多报告,也通过省卫健委跟国家卫健委沟通。2月15号上午开了一个紧急会,湖北省卫健委加上几个医院的一起开,就谈这个尸检的事情。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尸检肯定要做,而且要快做,你看前六版的诊疗方案,上面没有病理,这不是开玩笑,都没有搞清楚敌人是什么玩意儿。

要求赶快做,我们就提了一个方案。卫健部门提出能不能到金银潭医院去,第一那里死亡比较多,第二个他们有一个负压的病房。然后他们就跟金银潭的院长打电话,请医院配合,他们也动员逝者家属,我们只负责解剖。相当于口头授权了,然后说第二天发内部通知,我们以为至少等到下午发了文,最快第二天做,哪知道当天晚上就可以做了。所以我们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就是口头上的。

B

解剖发现

病毒也像细菌

早期患者可能无症状

封面新闻:打开尸体,你们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刘良:新冠肺炎嘛,肯定肺是重点。大家都知道毛玻璃、大白肺、咳嗽、呼吸困难。打开胸腔后,正常的肺在胸腔里面,跟胸壁之间有一个空隙,这种肺鼓起来肋骨会压下去,所以肺上有肋骨压痕,这个人的肺很胀,但又不像溺水的那么胀。颜色上,正常的肺是粉色有一点透白,他的是暗红色的。正常的肺摸上去像海绵一样,因为有气,这个肺摸上去就像肉一样的,很实。再切开肺,从断面上涌出很多黏液一样的成分,是水肿引起还是气道里的,要用显微镜看,小气道里面还有一些像果冻一样的东西在。肺的病变外面比较重,靠近中央的肺门的地方稍微轻一点,靠近背部的比较重,靠着胸前的比较轻,下面一段比较重,上部的肺要轻一点。

还有为什么不咳痰,因为他上呼吸道没有问题,他都堆积在下面边缘,没有刺激,咳不出来,为什么采咽拭子采出来是阴性,咽喉、颊黏膜、鼻黏膜,因为他的病灶不在这里,在下面。就像一棵大树,病变发生在叶子的边缘,很难看出来。只有他猛咳,咳出来的东西可能呈阳性,还有的肺泡灌洗液,一次两次都是阴性的,第三次是阳性的。另外最可怕的事情,我们出院的标准是两次阴性就可以了,两天之内,三天之内阴性,出去以后又变成阳性了,到底是这个试剂不行,还是采集的东西不行?到底是复阳了,还是根本就是阳性?

根据我们的解剖,有医院医生对一位轻症患者肺部吸痰,并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观测。10分钟的观测过程中,从鼻腔通过器官进入肺部,前8分钟可以看到上呼吸道光滑没有异物。纤支镜继续深入,随后2分钟,白色的黏液被吸了出来,很粘稠的痰液,还很有韧劲,像抓鳝鱼抓泥鳅一样。其实,很多医院也进行了吸痰,但是只达到4-5级,是没有纤支镜的盲吸,没有达到12级,所以可能就没有吸出黏液来。我们也做了试验,这种黏液最怕酒精,一遇到酒精马上就化掉了。

封面新闻:你们看到这个病毒最可怕的地方在哪?

刘良:这个病毒有兼容性,它既像SARS在攻击你的肺,也像艾滋病在攻击你的淋巴系统,一般的病毒很难这样。某种程度上它又像细菌,病毒感染治好以后,肺功能是完整的,结构不破坏,细菌会引起化脓,就像房子的水泥板被打掉了,所以有毁坏性的。它既有病毒的逃逸性,能潜伏到你身体里面去,又有细菌的攻击性,像换了一件新武器,攻击你的器官。

C

持续关注

病例样本不全 愈后是否可评残

封面新闻:这次解剖中,觉得还有什么遗憾?

刘良:有一部分年轻人去世了,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解剖的没有年轻的。小孩子的病例也没有,孕妇病例也没有。

封面新闻:大概都是什么样的年龄段呢?

刘良:最小的51岁,最大的86岁。

封面新闻:还有什么是值得今后关注的?

刘良:我们解剖发现最可怕的就是黏液,它堆在肺泡和气道里,影响通气和换气,如果没有清理出去,最后变得很硬很实,你的肺就完了。即便是已经转阴出院了,这一堆垃圾还在里面放着,就像海啸过后,瘀泥没有冲出房间,房屋空间就变小了,病走了,肺却还不到原了。那么,这个人将来是不是涉及到评残的问题?他上楼梯下楼梯都会喘气,可能是只有半条命了,生活质量很差,这种你给他评什么残呢?怎么评呢?

新闻推荐

高校开学新疆男孩返校 47小时跨越4510公里

扫码观看视频刘克诚是江苏某高校大二学生,他的家在新疆巴楚。他的家距离学校4510公里,在学校通知开学后,他立刻从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