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报复性消费亟待综合纾解

来宾日报 2020-04-08 08:47 大字

不必讳言,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以及各地出台的一些鼓励消费措施的刺激,难免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报道显示,4月6日早上7时,记者查看“颐和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发现,一万张颐和园当日门票已销售一空。除了北京的公园,上海世纪公园连续3天门票销售告罄。各地的商场、购物小镇也开始了“买春装”的报复性消费。

疫情好转,人们能消费、敢消费,自然是好事。不过,也应认识到,疫情尚未结束,仍不能掉以轻心。以北京市为例,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态势下,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北京疫情防控在短期内完全结束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较长时期处于疫情防控的状态。可见,经济社会的复苏,绝不能忽视疫情的影响。

报复性消费亟待综合纾解。首先,各级政府鼓励消费,在措施上应更具科学性。一些地方出台了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放消费券就是其中一项重大举措,但也应综合研判这些措施对提振消费与疫情防控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不能忽略群众报复消费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人员聚集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其次,用工单位也应积极作为。报复性消费的出现,既有疫情影响因素,也与劳动者带薪休假落实不力有关。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倡导2.5天弹性休假,这需要政府及用工单位履行好主体责任。当然还有带薪年休假,如果能够按照劳动法律落实到位,劳动者也就不会在小长假或黄金周“人从众”出游。

再者,各类经营主体也应尽到责任。诚如前述,除去景区,有的购物商场及小镇也是爆满。于此,一方面应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应科学合理控制与限制人流,以防范风险的出现。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一些折扣措施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比如,有的品牌“折上折”春季特卖活动,极易诱发人员聚集,理应避免。

综上,报复性消费由多方面因素导致,但可以肯定的是,报复性消费一旦酿出事故,不仅使普通老百姓遭殃,更让一线奋斗者特别是医务人员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杨玉龙

新闻推荐

内蒙古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3例 疑似病例3例

截至2020年4月7日24时,内蒙古自治区已连续49日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020年4月7日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