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过去的近80天里 他带领团队与新冠病毒搏斗

澎湃新闻 2020-04-06 22:28 大字

【编者按】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上海从曾经的小渔村发展为如今的特大型城市,从来不缺少拥有实干精神的奋斗者。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平凡的工作者,却兢兢业业书写历史。

4月6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时代·奋斗者”系列稿件,向家国追梦人致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发传染病,疾控人员该如何面对?

“传染病防控就像筑坝,坝筑得及时、坚固,才能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减轻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这是孙晓冬的答案。

孙晓冬是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已经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工作30多年。在过去的近80天里,他带领团队与新冠病毒搏斗,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坚守在第一线。

“这是一种未知的、全新的传染病,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他回忆说,刚开始他们也不知道采取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等措施是不是有效果,现在看到国内疫情在达到高峰后慢慢转入平台期,但当前又面临境外输入压力,仍然不能放松。

对孙晓冬来说,疫情到来时,与病毒赛跑,堵住病毒扩散可能;疫情变化时,调整防控策略;疫情结束时,总结经验,未雨绸缪,迎接下一次挑战。这是一项永不停止的工作,目标永远只有一个——守卫人民健康。

孙晓冬与外国连线提供疫情防控经验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统筹组建550人流调队伍

中山西路1380号,上海市疾控中心所在地,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就设立在这里。

每天,病毒检测、疫情通报、密接者追踪、防控方案的制定,都在这里落实。

1月中旬,早在上海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前,孙晓冬就带领团队,制定形成多个符合上海实际的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具体方案,为落实上海整体防控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从那时起,孙晓冬就带领团队开启了“白+黑”“5+2”工作模式。

他协调整合统筹全市疾控资源,带领团队开展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密切接触者管理、重点场所消毒、健康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

随着疫情变化,他和团队连续推出了五版上海防控方案,并在全国率先推出院内感染控制、特定人群防护、各类现场消毒指南、小区单位针对性防控指引等,指导基层切实落实防控措施,使疫情被尽可能被控制在最小范围。

“传染病防控就像筑坝,坝筑得及时、坚固,才能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减轻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他说,预防疾病传播和流行最高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流行病学调查。

面对流调病例快速增加,他统筹市区两级人员组建550人的流调队伍, 24小时轮班制,做到24小时内快速查明感染来源,这支队伍还逐步扩展到700多人。孙晓冬介绍,流调的主要内容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诊疗和报告情况、相关活动情况、可疑暴露史情况、实验室检测情况等。

对少数“疑难”病例,他加强派兵遣将力度,细细排摸、逐一击破。为了第一时间排摸密切接触者,落实密接管理,他组建“追踪办”,有效避免这些病例成为新的传染源。

而在迎战境外输入性病例增多的压力时,他又于3月5日组建一支40人的队伍赶赴两大机场,坚守国门。

孙晓冬(右一)在机场指导疾控驻点人员工作

“要在实际工作中融入科研精神”

“疫情防控不仅仅只有我一个在做,我们有一个团队,他们都很辛苦,我只是做了协调和统筹工作。”孙晓冬时常会提起“团队的努力更重要”,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他对团队成员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吴玲玲眼里,孙晓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辛苦了”。吴玲玲经常在凌晨12点以后,在密接追踪办碰到孙晓冬,“他很温暖,一直很体恤我们,还请我们喝咖啡,帮我们叫外卖。”

吴玲玲一直记得,孙晓冬反复说的“要在实际工作中融入科研精神”。吴玲玲说,他一直指导大家开展各类课题研究,关注输入性病例,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关注疫苗的最新研发进展。

尽管现在疫苗还没有出来,但对于如何遴选疫苗、如何让疫苗尽快进入上海、接种办法和接种医院等,这些情况孙晓冬都已经考虑到,并在不断修订相关的政策措施。

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防控综合协调组密接追踪办公室负责人张放眼里,孙晓冬也是一位“温暖”的领导,“他对我们年轻人很关心,惦记着每一个他派出去工作的员工。”

张放回忆,有一次,一名年轻员工因火气太重流鼻血,他很紧张,凌晨1点还来问“要不要去看下医生”。大家都认为,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但他说,很多员工为了防控没能好好休息,他心里很愧疚,所以要把每一个人都关心好。

张放对此感动不已,“其实孙主任自己都无暇顾及家人,每一个周末和节假日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他的父母也只能从媒体采访报道中看到他。”。

孙晓冬布置疫情期间的疫苗接种工作

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这场与新冠病毒的对抗,留给孙晓冬的感悟和经验颇多,而每每经历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传染病,他都在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挑战做好准备。

孙晓冬回忆,2003年SARS疫情来临时,他被借调去市卫生局综合协调组。当时的指挥部设在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从3月一直工作到9月底,尽管上海只有8例SARS,但当首例病例出现时,他们也很忐忑,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原体,那次也是上海市疾控中心成立后迎来的第一场“大战”。从那之后,上海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这一系统也是全球覆盖面最广、最及时的系统,大大减少了漏报情况,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今,孙晓冬已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战斗了30多年。

相比2003年的SARS疫情处置,他感到,现在上海的经验更丰富了,防控设施更先进了,和政府各级部门、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交流更顺畅了,科研水平也提高了。面对新冠疫情,上海早在1月10日就完成了新冠病毒全基因测序,之后就可以通过试剂确诊病例,同时也因为培养分离病毒进行得早,为临床药物的开发研究打下了基础。

他同时认为,在这次新冠疫情中,上海发热门诊的建设与完善,也为今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帮助。目前,上海在117家发热门诊的基础上,又增加建设了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发热哨点诊室,299个网点共同构建了遍布全市区域的监测防控网络,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这对于新发传染病非常重要。

当前,诸多工作已经被写进了孙晓冬的工作笔记:谋划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健康上海2030行动、长三角联动、加大常规传染病监测、提升疫苗接种率、加大与国内外疫情防控交流经验,目前他已经参加了与英国、爱尔兰、哥斯达黎加等8个国家的经验交流,后续还将与老挝、斯洛伐克等开展交流,“面对新发传染病,全世界是一个抗疫共同体,大家共同努力、分享经验,才能为全人类构筑一道牢固的防疫屏障。”(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

4月3日,全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济洲出席会议并讲话,县政府副县长、县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