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报复性消费”也需理性

陇东报 2020-04-05 13:54 大字

近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一些“奇怪”的现象出现,有人一次下单77杯奶茶,有人一口气吃2斤肉串,有人点了一本菜单的外卖,有人一口气买了50支口红,报复性消费真的来了?(3月24日《新消息报》)

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普遍过着“宅”生活,导致居民消费暂时被抑制、被冻结。随着全国疫情形势基本得到控制,各地逐渐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秩序,实体店相继开门营业。比如,根据官方监测,截至3月19日上海85家购物中心已全部开门迎客,便利店、超市卖场网店复工率也都在90%以上。

为了刺激消费,提振经济,各地政府密集出手,相继出台许多措施,领导干部带头下馆子,以红头文件形式倡议机关干部下馆子、购物消费,发放消费券等等,吸引市民“买买买”。在这些措施的带动下,商业街、步行街正在恢复往日人气,被抑制、被冻结的居民消费和需求重新获得释放,各地消费正在加速回暖,迎来居民的“补偿性消费”“报复性消费”。

在疫情结束后,一些居民选择“补偿性消费”,拼命上网上街“买买买”,这是一种正常消费心理,可以理解。而且,消费是个人私事,“补偿性消费”“报复性消费”花的是自己的钱,与别人无关。从恢复和发展经济角度说,居民选择“补偿性消费”“报复性消费”不是一件坏事情,可以直接拉动消费的恢复和增长,能让将近两个月生意一落千丈的商家多赚点钱,这也是目前各地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的主要目的所在。

但是,从居民长远消费和健康消费角度说,“报复性消费”也需要理性,要量力消费、按需消费。居民不能因为憋了两个月就选择盲目消费、任性消费,不能为了消费而消费,更不能为了在朋友圈发照片炫耀而选择“报复性消费”。

绝大多数商品都有保质期,过期不能使用、食用。在“报复性消费”心理下,一次性购买大量商品,或者购买并不需要的商品,很可能造成因用不完而出现过期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人的饭量是有限的,大肆吃喝存在一定健康风险,像一口气吃2斤肉串,很容易吃撑等;一次性点一本菜单的外卖,很容易因吃不完而出现剩饭剩菜,造成粮食浪费。另外,每个人的经济能力和经济状况不同,并不是每个人的经济状况都能支撑“报复性消费”,如果为了“报复性消费”而借钱、贷款,过着寅吃卯粮的生活,这实质上是以牺牲今后的正常生活和生活品质为代价,既没有必要,也不合适。

总之,在疫情结束之后,居民消费仍然需要保持理性。居民在个人和家庭经济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补偿性消费”,适度“买买买”,但切不可选择“报复性消费”,不能过度消费。

新闻推荐

一个酷爱集体活动的芬兰人:疫情使孤独感更加强烈

原创未来编辑部新天地NewEra在这里,我和其他人一样,只是一个见证者。我的生活已经成了这一事件的一部分。我住在这里,和所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