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有人坐地起价卖口罩涨幅达28倍 加剧恐慌性需求
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8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此次案例聚焦疫情期涉防疫物资刑案,在一起非法经营案中,被告人为牟暴利哄抬口罩价格,最高涨幅达28倍。
案情显示,被告人谢某某系被告单位上海某工贸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者。2020年1月初,该公司以每盒5.125元的价格购入一批一次性使用无纺布口罩(规格:50只/盒),在公司网络店铺以每盒7元的价格销售。1月23日至29日间,谢某某将上述口罩的销售价格,陆续涨至每盒21元至每盒198元不等,累计销售1900余盒,销售金额17万余元,违法所得16万余元。
上海市松江区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单位上海某工贸有限公司和被告人谢某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口罩价格,牟取暴利,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均构成非法经营罪,应依法从严惩处。被告单位、谢某某具有坦白、全部退赔被害人经济损失等情节。
据此,于2020年3月23日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被告单位上海某工贸有限公司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判处被告人谢某某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八万元。
“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等防护用品价格的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还制造或加剧了恐慌性需求,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影响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最高法指出,此类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虽然超出有关价格管理规定,但幅度不大,违法所得不多,对疫情防控没有重大影响,不应当纳入刑事处罚范围,可以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最高法认为,具体到本案,被告单位及被告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口罩紧俏的“商机”,坐地起价,最高涨价幅度达28倍,违法所得数额大,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蒋继承(旌阳)清明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祭祀节日,古人今人在这一天凭吊先人,寄托哀思。“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