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60天战疫“惊心动魄”李兰娟院士话别武汉

华西都市报 2020-04-01 00:43 大字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60天战疫“惊心动魄” 李兰娟院士脱下口罩后脸上留下的压痕。中新社记者安源摄

李兰娟院士准备返程。新华社发

李兰娟院士在驻地向人们告别。新华社发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的李兰娟,已经在武汉连续奋战两个月。时至今日,那张曾冲上热搜的照片,依旧打动人心:脱掉防护口罩的李兰娟,两侧脸颊上是深深的压痕,但却笑得温暖又平和。

多次赴湖北进北京;走入“红区”,担负着降低病亡率的重任;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建言献策……这位73岁老人的“战疫经历”惊心动魄。

3月的最后一天,李兰娟院士医疗队从武汉返程。两个月来,她和团队所支援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已有800多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200多位重症危重症患者转为轻症。

春天已至,英雄可归。走入航站楼出发大厅,同日返程的其他医疗队看见李兰娟院士一行步入,齐声喊道“女神、女神”。候机时,她收到机场送上的纪念登机牌,对于合影要求来者不拒。

“武汉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武汉这座城市是英雄的城市。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大家能团结奋斗,在‘封城’以后井井有条,人人都为控制疫情作出了贡献。”身上粘满同行医护的纪念贴纸,李兰娟低头一一读出姓名。她自语道,这是难忘的60天。

本文综合新华社、《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武汉晚报》等

主动请缨“两个月来每一天都惊心动魄”

1月18日,李兰娟同钟南山院士等6位专家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前往武汉研判疫情。

1月19日下午,高级别专家组召开闭门会议,专家组达成共识。会上李兰娟院士也提出了几个观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经存在人传人,应该按照甲类传染病来管理,发现和隔离所有的感染者,来控制疫情;

武汉已经成为一个疫源地,又正值临近春节,全国人口流动将达到高峰,如果不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控制武汉感染者的持续输出,疫情将会向全国蔓延。要做到“不进不出”,把疫情控制在武汉;

估计已经有不少人被感染,仅靠金银潭医院一家收治病人是不够的,建议腾空几家医院来专门收治新冠病人,这样,病人能够做到“应收尽收”,医务人员也能做到有效防控……

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收到国家卫健委的派遣指令,组建“重症新冠肺炎诊治李兰娟院士医疗队”驰援武汉。

2月2日凌晨,李兰娟院士率领浙大一院、树兰医院重症及人工肝领域的精兵强将,登上高铁。当天上午,她顾不上吃早饭,就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熟悉情况,接洽工作。

“这次,我来做一名医生!”抱着这个朴素的想法,李兰娟院士和团队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ICU,和本院医护一同抢救危重症患者。此后两个月的每天上午,到医院会诊患者就成为她不变的日程。

“这两个月来的每一天都惊心动魄。”李兰娟院士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最多时收治了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非常繁重,如何降低病死率对我们是一道难题。”

这次驰援,她集合了感染病学科、人工肝、重症医学科等方面的精兵强将10人团队,带上三大“技术”:“李氏人工肝”、干细胞、微生态,以及30多箱物资。

“逆行”勇士“这次我来,就是要当一个医生”

刚到达那段时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李兰娟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会诊、制定诊疗方案,给各地来武汉增援以及本地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团队救治危重症和重症;作为专家给防控工作建言献策;指导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

李兰娟到武汉后就进了ICU隔离病房。一开始,团队里的人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她不要进。

“我说,你在病房外指挥就行。她说:临床医生怎么能不进病房?”树兰(杭州)医院副院长汤灵玲对李兰娟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她说:那么多危重病人,把他们抢救过来是医生的责任,这次我来,就是要当一个医生。”

李兰娟团队带去的“四抗二平衡”、人工肝等救治模式很快有了成效:医疗队进驻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ICU死亡率显著下降,尤其处于细胞因子风暴早期重症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能阻断向危重症发展,大大提高存活率。

汤玲灵说,李院士有操不完的心。“说的都是感染人数多、危重症这些词。那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操心,是因为她考虑的事情太多。除了防控救治,在科研战场上,她带领团队进行顶层设计,在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救治技术以及诊断试剂、疫苗和药物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

工作时的李兰娟看起来总是精力充沛,但每天和她接触的汤灵玲明显觉得她瘦了很多,原来的衣服穿起来都有些宽松了。

李兰娟到武汉后,每天都会和丈夫郑树森院士打电话,“他说做肝移植,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说,我也把一个病人救回来了。我知道他们是怕我感染,打个电话听听我的声音还不错,也就放心啦。”

全力以赴病人出院时,是她情绪最放松的时候

在武汉的两个月,李兰娟情绪最放松的时候,永远都是病人出院时。

有一天,查完房后的李兰娟从ICU隔离病房出来后,坐了下来。

汤灵玲有些吃惊:到这里一个月了,李院士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都是步履矫健赶往下一处,从不停留。

“后来我知道,那天已经转入重症监护室半个多月的一位女护士醒过来了。她被送进来时,李院士就说:她是我们的战友,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救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抗疫局势的持续转好,对她来说,这样的放松时刻,越来越多。

“大量重症病人都已经陆续康复出院。大局已定。”这是李兰娟口中的好消息,但她觉得依旧不能放松,“武汉要防止死灰复燃。另外国际疫情凶猛,我们一定要严防死守。如果结束了,我回杭州后想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疫情中的事情,应该编一本书,为以后的防控工作留下经验,做点贡献。”

2月至今,73岁的她负重前行。救治病人和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病亡率,这是李兰娟院士团队的使命。“目前来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我参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这样的经历我终身难忘。”李兰娟的语气带着一些如释重负。

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发现、管理和治疗?

返程前,李兰娟这样说

这些天,无症状感染情况备受关注,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成为传染源?如何发现?如何管理?3月30日晚,《新闻1+1》连线李兰娟院士。

武汉已经连续多天新增病例为零,病人大幅度减少,但李兰娟表示,接下来有两个重点任务不能放松:一是社区是否还有遗漏的个别感染者要去发现;二是剩下的少部分病人要做好救治。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发现、管理和治疗?李兰娟表示,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本身有传染性,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早发现,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检测,尤其是对有过疫区接触史、病人接触史这一类人。另外,我们希望这些人能够主动报告,这样就能早发现,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不至于再对其他人造成传染。

此外,李兰娟表示,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发现。有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接触史,这就需要通过大数据的手段,把他们找出来,尽早对他们进行检测。

国家卫健委3月31日在官网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工作答问》。截至3月30日24时,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其中境外输入205例。

新闻推荐

向白衣天使致敬

南宅小学三年级二班王岳森2020年因冠状病毒的来袭,注定了是一个不寻常的鼠年。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白衣天使们,他们最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