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梨花风起正清明

马鞍山日报 2020-04-01 01:12 大字

清明节来临的时候,一缕缕的春风是对春天最虔诚的问候,天高云淡,青山绿水一路莺歌燕语,春天里的阳光与一些恰到好处的雨水,滋润着春天的大地与万物,草木葳蕤,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

清明是诗意的,清明是属于春天的。清明节是一束思念的小花,将对亲人的思念无声地开放在心里,并世世代代永久相传。有时候,我常常佩服古人的造字智慧,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令人深深折服。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在造字时将文字音形意融合得浑然天成,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或者是一幅画,“清明文化”由古至今,源远流长,我国从2008年1月起,正式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使“清明节”的感情色彩更浓了,文化色彩更深了。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梨花风起正清明,觉得这句最轻快明朗,让人的心也轻舞飞扬。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复苏,踏青出游是除了祭祖之外另一项非常重大的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种出外游春的习俗,现在还长盛不衰,而且久居城里的人,对自然的向往更强烈。

在我的故乡有一片梨园,每年的清明前后,那些梨花便竞相开放。我很喜欢这些故乡的梨花,在唐诗宋词的雅韵里飞出,铺天盖地的香,从唐朝一直弥漫到今天。

站在梨花树下,我常常在想,这一树的梨花,是从一首唐诗抑或是宋词中走来的白衣女子。从南到北由东至西,用朴素的情感,将故乡春天充塞得满满当当,自家的小燕子从汉赋唐诗中飞出,一派真山水呢喃爱人。

梨花是春天做的一个美丽的梦,让所有的日子都在春天里飞翔,让所有的往事都不会随风飘散,在一树梨花白中浅浅袭上心房,让一颗孤寂的心找到了家园,让一颗相思的心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梨花盛开的日子里,一树一树的思念被轻轻淡开,将我的心托付给故乡这些梨花,载着我的思念轻轻地飘起,拂过山川淡开云烟,飞到我朝思暮想的故乡,将这一方思念,轻轻放置世外梨花源经过春天的路口。清明,思念故土的那根弦,一拨就动。能回家的,回家看看。远离故土的,朝着家的方向,发出心底的呼唤,饮一杯思念的酒,解一解乡愁。

梨花风起正清明,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梨花,开成花海,漫过来,飘到我的眼前……

●姜红伟

新闻推荐

支援湖北归来 上海白衣战士们述说自己心中之“最”

3月31日,除夕夜出征武汉的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以及其他批次的队员总计700多人分乘三班飞机,回到上海。带着“回家...

 
相关推荐